STS 性別與科技

科技渴望性別

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等 著|群學出版|2004/10/01

為什麼哺乳動物最多只有其中一半有能力哺乳,卻要命名為「哺乳類」, 起碼也可以叫「吸奶類」啊?家用科技越來越普遍,家庭主婦居然越來越像忙不完的老媽子,科技難道不一定減輕家務勞動的負擔?精子穿透卵子,是很客觀的科學描述吧,怎會有研究把這種科學描述說成是租書店那種一本十元的羅曼史?這些女性主義STS 研究,揭露了性別如何作為科技社會的組織原則,探索了科技如何成為性別關係的生成來源,翻轉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科技與性別怎麼相互形塑,渴望性別的科技社會為什麼會更友善與民主,本書提供了一些線索。


亞細亞的新身體─性別、醫療與近代台灣

傅大為 著|群學出版|2005/03/25

一百多年前,當近代醫學及其一切相關體制登陸台灣時,台灣的人民與婦女,沒有多少與之協商的機會,因為那是帝國勢力下的傳道醫學,或根本是殖民醫學本身。在沒有真正的協商下,缺席、被動或不參與「醫療的近代台灣」大事業,也算是種反抗吧。到了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當近代醫學要重新書寫它的進步史時,已是解嚴後的台灣。台灣當代的婦女、性別研究者、女性主義者、S T S 行動者等,這次卻不能缺席或被動。就如Haraway的機器動物人Cyborg─那跨越、流動在技術、醫學、身體、性別之間的複合有機體,我們需要主動挑戰,進行跨越公、私領域的大協商,並經營前近代、近代、還有近代之後三者間的對話。我們真的需要突破;台灣婦女,還有旁邊新近也被纏繞的台灣男人,真需要從一片片近代醫療所纏繞的技術之繭中,破繭而出。幸運話,曾經纏繞身體的技術之繭,在未來反而可以化為機器動物人自由飛翔的技術羽翼。


回答科學是什麼的三個答案:STS、性別與科學哲學

傅大為 著|群學出版 |2009/04/15

很多人覺得,科學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及所有的事情,但事實並非如此。像大家熟知的環境保護、防颱防震、核四爭議、膽固醇與愛滋、賀爾蒙療法等等,都曾投入許多金錢及科技人才參與研發,但仍然不能解決台灣社會最急切、而且跟科技有關的這些問題。作為現代社會公民的我們應該思考:這些研發費用都是納稅人的錢,但是誰享受了那些利益?又是誰享受了那些成果?本書用STS、性別與科學哲學三個角度,來分析科學與科技,期盼大家都能具備判斷能力,進而瞭解「科學是什麼」。使得科技與社會二者,能夠互相協調與制衡,才能真正為社會大眾創造有願景的未來。


女科技人的理性與感性:看見女科技人

高惠春 主編|女書出版社|2016/11/10

我們看見女力時代的科技人的典範,共同照亮年輕女性的科學之路。本書收錄37位台灣不同領域成功的女科技人,透過文字分享其成長過程、學職涯經歷、家庭生活與人生觀點。她們褪去理性外衣,以真摯誠懇的文字,娓娓訴說曾經面臨的困境,努力勇敢揭露在其領域中各階層遭受到的不平等,也有對自己專業的熱愛,追求自我成長與理想,展現出理性與感性的風貌。(引自:《女科技人電子報》第109期)


女性主義改變科學了嗎?

Londa Schiebinger 著、 柯昀青 譯|五南出版社|2016/11/30

作者爬梳了那些進入傳統陽剛領域的女性發展史,並討論她們的出現如何改變了科學的思考方式與認知。她的結論是,女性主義觀點目前雖然對物理科學與數學的影響不大,但女性參與程度提高所帶來的影響卻已經在醫學、考古學、靈長動物學以及演化與生殖生物學顯現出來。(引自:《女科技人電子報》第109期)


靈長類視覺:現代科學世界中的性別、種族和自然

唐娜·哈拉維 著, 趙文 譯|河南大學出版|2017/05/01

《靈長類視覺:現代科學世界中的性別、種族和自然(英漢對照)》並非一部研究「靈長類動物學」或「靈長類視覺」的著作,而是關於靈長類動物學話語如何被建構為一種秩序化「視覺」的批判之作。此書的抱負是非凡的,正如作者自己所說,「我想讓《靈長類視覺:現代科學世界中的性別、種族和自然(英漢對照)》對靈長類學學者、科學史家、文化理論學家,對廣義的左派,對反種族主義者、反殖民主義者和女性運動,對動物,並且對嚴肅故事的愛好者產生影響」,此書的敘述本身也是一種巨大的理論綜合的產物,涉及文化生產理論、科學和技術的歷史和社會研究理論以及女性主義和反種族主義理論的運動和理論。作為唐納·哈拉維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文化研究的方法將批判的觸角深入到了通常被現代科學話語視為禁臠的「生物學科學」及其歷史之中,並深刻地推動了當代文化研究版圖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