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年女性中風倖存者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之決定因素

台灣中年女中風倖存者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之決定因素

Determinants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Taiwanese Middle-aged Women Stroke Survivors

Abstract 概要

  • Purpose 研究目的
    比起男性,女性中風倖存者有較高的存活率,並會經驗到較多的生活品質降低。本研究目的為評估中年女中風倖存者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 Design 研究設計
    橫斷面研究
  • Findings 研究發現
    共有48組樣本,48位女性中風倖存者,平均年齡55.29歲;48位照護者,平均年齡42.71歲。總體來說,女性的身體功能、認知評估和照護者的心理社會功能是預測因子,解釋了43.3%的女性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變異。
  •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結論與臨床相關
    女性中風倖存者的中風嚴重程度與負面的中風評估因子,是中風倖存者生活品質的顯著預測因子。除了協助女性身體功能的復健外,復健護士也應幫助她們發展對自我照護的信心,作為避免再次中風的方法。
  • Key Words
    Stroke; cognitive appraisal; middle-aged women; quality of life

Introduction 介紹

  • 中風是成年殘疾的主要原因,女性的發病率增加,而女性的生存率高於男性。然而,與男性相比,女性具有更大的殘疾、更多的精神障礙,並在家庭功能角色、職業、社會期望,以及對其他家庭成員的依賴等方面經歷更大的變化。
  • 近年來,對中風患者的護理漸漸成為關注的焦點。然而,許多關懷干預(caring interventions)僅關注嚴重的住院病人或臥床不起的人。身體能力減少但仍能執行日常生活簡單活動的女性中風倖存者卻很少被研究注意。然而,由於女性在家庭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她們遭受中風時,其家庭會失去平衡,這反過來影響她們的整體生活質量。
  • 女性中風倖存者的生活質量
    中風後的憂鬱症和生活質量的損失在女性中很常見(Almborg et al., 2010; Bravata et al., 2009; Bushnell et al., 2014; Carod-Artal, 2012) 。Almborg et al. (2010) 發現,女性表現出常見的憂鬱症狀、較差的身體自我照顧,且對協助有更高的需求和渴望;因此,她們對他人的依賴更多。Bravata et al. (2009) and Bushnell et al. (2014) 指出,因為女性中風患者具有相對較高的中風併發症可能性,和較低的恢復潛力,所以與男性患者相比,中風對女性的影響更大。 Bushnell等人(2014年)還指出,中風後女性生活質量差的原因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某些促成因素仍不確定。
  • Stroke Severely, Quality of Life, and Caregiver’s Psychological Function-Stress
    先前的研究顯示,中風患者若嚴重喪失運動功能與殘疾會導致較差的生活品質(Howitt et al., 2011; Opara & Jaracz, 2010; Raju, Sarma, & Pandian, 2010; Secrest & Zeller, 2007) ,並表現出較差的適應力(Carod-Artal, 2012)。此外,護理相關的生活變化與照護者的憂鬱症狀都可以顯著地預測中風倖存者的功能障礙(Peyrovi, Moham-mad-Saeid, Farahani-Nia, & Hoseini, 2012)。顯然,照護病患的壓力與負擔、照護者的情緒狀態與照護品質(Saban, Sherwood, DeVon, & Hynes, 2010)以及病患的治療結果有交互關係(Carod-Artal & Egido, 2009; Ostwald, Bernal, Cron, & Godwin, 2009)。
  • 中風倖存者的認知處理評估與生活質量
    Moos and Schaefer (1989) 指出,嚴重的健康危機通常是個人生活的轉折點。雖然大多數患者能夠恢復先前的功能水平,但有些患者則在經驗身體功能減少時學會適當地面對。然而,一些經驗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後果。作者指出,終極的心理社會結果危機會受到患者的背景、個人因素、疾病相關因素,以及身體和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而認知評估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總之,為改善中風倖存者的生活質量,識別這些促成因素是至關重要的。以前的研究集中在患者的身體機能(PF)、中風嚴重程度、生活質量以及照護者的心理社會功能間的關係。然而,特別是在台灣,很少有人知道,關於患者對中風危機的應對過程反應的影響。因為認知評估影響情緒和應對反應,以及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所以探討個體認知評估的應對是改善患者適應過程的重要方法。
  • 研究概念模型
    這項研究是基於Moos and Schaefer’s (1989) 的概念方法以及上述研究。我們開發了一個模型來驗證三個假設,專屬於女性中風倖存者:(1)中風嚴重程度、照護者的心理社會功能壓力、中風倖存者的應對認知評估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2)中風嚴重程度與照護者的心理社會功能壓力、中風倖存者的應對認知評估呈正相關;(3)照護者的心理社會功能壓力與中風倖存者的應對認知評估呈負相關。

Methods 研究方法

  • Participants 參與者
    2012年8月15日至2013年8月30日,從台灣農村地區一家醫院的中風單位抽取符合以下要求的女性中風倖存者:(1)45-64歲;(2)能夠通過言語表達自己;(3)最近的中風發作是在1個月內;(4)出院後返回家中;(5)患者和照護者願意參與這項研究(照護者必須是中風倖存者的家庭成員,而不是有薪護士)。
  • Instruments 工具
    女性中風倖存者的生活質量變量的以八個指標測量:身體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 (PF),角色身體Role-Physical (RP),身體疼痛Bodily Pain (BP),一般健康General Health (GH),活力Vitality (Vt),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ing (SF),角色情感Role-Emotional (RE)和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MH)。

Discussion 研究討論

  • 為解釋中年女性中風倖存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探討了倖存者的中風嚴重程度、倖存者的應對認知評估和照護者的心理社會功能。我們認為,中風倖存者的生活質量受這三個潛變量的影響。結果顯示,中風嚴重程度與生活質量呈顯著負相關,這與文獻一致(Green & King, 2010; Howitt et al., 2011; Owolabi, 2013; Raju et al., 2010; Secrest & Zeller, 2007; Shyu, Maa, Chen, & Chen, 2009)。一些女性中風倖存者可能會遇到限制其日常生活活動的功能性殘疾,進而影響家庭作用和其他功能,例如工作能力、參與社區活動和家務。與此相關,她們的家庭生活質量似乎也下降了。這些結果表明,居家護理護士或公共衛生護士應該為身體機能受損的女性提供復健計劃,以此作為提高生活質量的手段。首先,康復護士應該從醫院環境移動到中風患者家中,並評估家庭環境。然後,根據這一評估,護士應為這些患者提供適當的復健活動,包括社區內的復健資源,像是設備等。
  • 此外,研究結果還表明,中風的嚴重程度與照護者的心理社會功能呈顯著正相關。中風倖存者在日常生活活動方面的殘疾越大,照護者的憂鬱和負擔越大,這支持了Peyrovi et al. (2012)的研究。這表明重度殘疾患者會造成照護者相對較高的壓力和負擔,進而導致患者的健康生活質量較差(Carod-Artal,2012)。
  • 此外,Scholte op Reimer, de Haan, Rijnders, Limburg, and van den Bos (1998) 指出,當患者有嚴重殘疾時,照護者感覺到更大的負擔和責任、更不確定倖存者的需要、充滿擔心、覺得社會生活受限,並認為倖存者完全依賴於他們的照護,從而導致了倖存者的擔心。然而,這與我們的發現相反。在這項研究中,照護者的心理社會功能與中風倖存者的應對認知評估沒有關聯,如擔心未來的護理等。
  •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沒有找到照護者的心理社會功能和倖存者生活質量之間的關係。這結果與其它的研究結果不一致(Carod-Artal&Egido,2009; Ostwald,Bernal等,2009)
  • 這一發現與Godwin, Swank, Vaeth, and Ostwald (2013)的縱向研究一致,他們發現照護者的感知壓力特別受到配偶關係中的壓力影響。
  • Ostwald, Godwin, and Cron (2009)的研究表明,表現出高度相容性的夫婦最滿意他們的生活。特別是,在我們的研究中,所有倖存者都是中年女性;因此,在研究倖存者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時,需要考慮額外的社會問題,例如工作、兒童照護與相互性。
  • 此外,我們的參與者是中年女性,擔任傳統中國婦女的角色,包括家庭照護的責任。這可能意味著照護者的心理社會功能和女性生活質量之間沒有顯著的關係。這個結果表明女性倖存者自己對中風嚴重程度的認知影響的評價,而她們要繼續照顧她們的家庭。當護士制定干預計劃時,應考慮這些文化因素。然而,最重要的是提高這些女性的生活質量,並幫助她們增加對照護自己的能力和信心。
  • 顯然,評估影響,包括對二次中風的擔心、未來照護的考量、對生活變化的管理能力與信心,是生活質量的預測。換句話說,對二次中風與未來護理有較多擔心以及對生活變化的管理缺乏信心的女性,將會導致更差的生活質量。這與van Bragt et al. (2014)的研究一致,他們指出,中風倖存者的負面情緒,例如:擔心失去控制,對復健的結果有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建議,在規劃干預方案時,這是提高女性中風倖存者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變項。例如:復健護士可以為女性中風倖存者設計一本手冊,提供信息幫助她們加強自我照護的能力和信心。此外,醫院應提供在線諮詢,增加必須留在家裡的女性中風倖存者使用率。

Conclusion 研究結論

  • 結果表明,中風嚴重程度和中風的負面評價影響是中風倖存者生活質量的重要預測因素。也就是說,中風嚴重程度較高的女性生活質量較差。我們建議護士應為這些中年女性提供復健計劃,包含必須留在家中自我照護的女性。復健護士應該從醫院環境轉移到中風受害者的家中,作為提供更合適的復健活動方法。
  • 研究有幾個限制。首先,潛在的解釋變量,例如財務、就業、適應技能、兒童照護的相互關係。我們建議進一步研究添加這些變量,以增加我們對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的理解。然而,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中風嚴重程度和中風的負面評價影響佔中風倖存者生活質量總方差的43.3%。這些結果對於護士從事干預的發展是有用的。第二,本研究採用橫斷面設計。我們建議未來的研究使用縱向研究設計作為一種手段來確認影響因子,以及它是否或如何隨時間而變化。第三,我們的參與者是台灣婦女,且多為腦梗塞中風。我們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包含不同文化的患者,並考量中風的類型。此外,我們建議結合量性和質性方法的研究,以了解更多的女性中風後生活的複雜性和細微差別。

 

Pai HC, Wu MHChang MY.

Department of Nursing, Min-Hwei Junior College of Health Care Management,

Tainan City, Taiwan.

Rehabil Nurs. 2014 Nov 25.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