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病學與肝病學中的性與性別差異

Matteo Garcovich and Andrew Kenneth Burroughs
Sex and Gender Aspec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12,65-82
Springer London Dordrecht Heidelberg New York

Sex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1. 導言 Introduction

關於肝臟病學和胃腸病學的流⾏病學、臨床特徵、⾃然病史、治療反應等的性和性別差異,可能對臨床醫學具有重要意義,但⾄今尚未得到詳細研究。仍不清楚此領域的性或性別差異機制及其臨床意義。
估計全球B型肝炎病毒(HBV)超過4億個帶原者,⽽慢性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也達到⼤流⾏,估計有1.7億⼈感染。慢性病毒性肝炎最可怕的後果之⼀是肝細胞癌
(HCC),這是⽬前世界第五⼤癌症和最常⾒的癌症死亡原因,每年估計有62.6萬新發病例。很明顯,性和性別特定的問題勢必扮演重要⾓⾊,需要進⼀步評估。在其他肝臟疾病中,⾃⾝免疫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都顯⽰出具有⼀些性和性別相關的差異。也可為發炎性腸病和結腸直腸癌提供性和性別⾯向的相似結果。


2. B型肝炎和C型肝炎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s C

2-1 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多數作者同意,女性在感染後更可能⾎清轉化(seroconvert)和產⽣HBsAb,⽽男性
患HBsAg的發病率較⾼。然⽽,HBeAg的流⾏率在女性中顯著增加,且暴發性肝炎的發
⽣率也有所增加。男女比例可能會因疾病嚴重性⽽愈顯增加;從帶原者的1.2:1、長期慢性病的6:1到HCC的9:1。事實上,其他作者證實,HBV感染對男性肝癌死亡率的影響要⼤於女性。這可能部分是由於測試和疫苗接種的減少,導致男性慢性帶原者⼈數增加,如加拿⼤華⼈移⺠的研究所述。
捐⾎者的HCV-Abs患病率在男性中有所上升,但並非所有研究都證實這⼀發現。在⾎液透析患者中,與女性相比,男性的HCV-RNA陽性率增加,且病毒載量增加。與HIV的共同感染也可能在男性中更為普遍。雖然這種合併似乎在肝硬化的發展頻率⽅⾯沒有顯⽰性別差異,但男性的中位數風險/危險比率(risk/hazard ratios)⾼於女性。靜脈⽤藥是HCV和HBV感染的相關因⼦,也顯⽰出性別差異和特徵。事實上,注射⽤藥已被描述為是對女性HCV和HBV的較⾼風險因⼦,因為針頭和設備共享的流⾏率增加,以及與IVU伴侶的頻繁性關係,⽽後者⼜促進前者的發⽣。吸煙以及飲酒被描述為HCV疾病感染的發展調節劑,因為它們似乎與病毒具協同作⽤;然⽽,男性受到吸煙和女性受到飲酒的影響更⼤。

2-2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般來說,男性感染肝炎病毒的風險較⾼,與營養和運動相關的問題較多,且飲酒和吸煙的機會也更⼤。然⽽,某些與性別相關的差異,其發⽣的機制可能是基於⽣物因素的,例如與雌激素相關的女性性激素或是遺傳學,⽽不僅是社會環境和⽣活⽅式中的性別差異。鑑於此,女性似乎更有可能實現HBeAg和HBsAg的⾎清轉換,但基本機制尚不清楚。女性受試者,特別是在更年期之前,可能產⽣的抗HBeAg和HBsAg抗體的頻率⾼於慢性HBV感染的男性。

2-3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

慢性B型肝炎病毒和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可能是沒有任何疾病症狀(⼤多數患
者)也可能會有終末期的肝病警告徵兆。如果在出⽣時感染HBV,那麼很有可能會變成慢性感染。然⽽,如果在成年期感染,則慢性感染的風險相對較低(約10-20%),15-40%的慢性感染者有發⽣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剩下的其它⼈就會變成非活性帶原者,不然就是被定義為無症狀或健康的帶原者。 HCV的急性感染通常無症狀,因此經常被低估,⽽在急性感染後多達85%的患者會演變成慢性HCV感染。慢性C型肝炎導致感染發病的20年內,⾄少有20-25%的免疫活性患者會發⽣肝硬化。 HBV和HCV終末期肝病的臨床表現與其他原因的肝衰竭患者相同,包括由脾腫⼤造成的⾨脈⾼壓(portal hypertensionmanifested by splenomegaly)、腹⽔(ascites)、靜脈曲張(varices),⾎⼩板過低(thrombocytopenia)、⽩⾎球減少症(leukopenia)和凝⾎病(coagulopathy)。
感染HBV的女性患者的病毒清除似乎比男性更快。事實上,女性似乎產⽣較⾼的HBsAb
滴度(titers)。男性也似乎比女性更常顯⽰出異常的ALT⽔平,以及更急速的疾病發展。
HCV感染的⾃發清除具性別差異,在女性中是較為頻繁的,尤其是在急性感染後。女性的病毒清除率之⾼發率可能與免疫因素和遺傳學有關。其他明確的性別差異包括與男性相比,女性的急性HCV感染⾃發清除較⼤,且有較多的HIV-HCV共感染症狀。

2-4 醫療處置 Management

雖然沒有有效的疫苗可⽤於預防HCV感染,但疫苗接種是⽬前唯⼀可顯著改變HBV發⽣
率和流⾏率的醫療⼲預措施。⼀旦發⽣感染,⼲擾素是已被證明可以減少和消除HBV感染的唯⼀藥物,如給予慢性感染患者⼲擾素後的⾼頻率HBsAg⾎清

接種HBV疫苗 Vaccination for HBV
疫苗接種是⽬前唯⼀可以顯著改變發病率和流⾏率的醫療⼲預措施,包括晚期併發症如
HCC。⽽疫苗不反應的因素,包括遺傳傾向、免疫抑制、30歲以上和性別。在陰性新⽣
兒初次接種HBsAg和抗HBs後,女性的抗HBs濃度⾼於男性,但5年後,女性的數值降低
得比男性更多。關於垂直傳染,在⼀個東⽅世代研究中,追蹤了由HBsAg帶原者⺟親⽣
出,⽽在出⽣時接種抗B型肝炎疫苗的嬰兒18年後發現,女性的慢性HBsAg帶原率低於男
性。儘管疫苗有很多好處,但是在⼀項非洲⼤型兒童世代研究發現,HBV疫苗接種是增加女性死亡率的風險因⼦。

干擾素抗病毒治療 Antiviral Therapy with Interferon
⼲擾素是細胞因⼦(cytokines)家族內的天然肽,是已被證明可以減少和消除HBV感染
的最有效的藥物,⽽⼲擾素加ribavirin 的組合是當前治療HCV感染的標準。由於IFN表現
出抗病毒和免疫調節作⽤,改變免疫反應的病毒和宿主參數可能會影響治療結果,包括年齡、肝纖維化階段、病毒基因型和性別。女性似乎對混合治療(combined therapy)有不同的反應,特別是女性更為頻繁的不良反應發⽣率。此外,針對女性的抗病毒治療劑量似乎有必要特別調整,這可能也是因為女性的不良反應發⽣率較⾼。

2-5 小結  Outcomes

在HBV複製期間,無論HBeAg⾎清轉換的狀態為何,肝纖維化最終會進展到肝硬化階
段。
許多研究發現,男性性別和年齡較⼤,是與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纖維化快速進展相關的兩個獨立預測因⼦。同樣地,HCV慢性感染的疾病發展中也存在「gender bias」,不考慮諸如酒精攝取的混雜因素,男性狀況也比女性更為惡化。


3. 炎症性腸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種免疫介導的慢性腸道病症。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隆⽒症(Crohn’s disease,CD)是IBD的兩種主要類型,通常須經⼀系列的臨床內窺鏡和組織學特徵以鑑定和診斷。

3-1 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關於克隆⽒症(CD)的性別差異的研究已將女性/男性的發病率比例從1:1提⾼到2:
1,⽽對於潰瘍性結腸炎(UC),男性疾病發⽣率似乎比較⾼。吸煙似乎會對UC發揮保
護作⽤,可延緩疾病的發病,⽽對CD有顯著的負⾯影響。吸煙的保護作⽤在男性患者中
較為重要,卻對女性中更有害。這也反映在類固醇藥物的相關需求。此外,與男性相比,女性CD患者的⼀等或⼆等親屬患有CD的數量也較多。

3-2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IBD,特別是CD,是⼀種複雜的多基因疾病,具有不同的表型和表現,且會依個體或群體的遺傳構成和基因—環境相互作⽤⽽有所不同。

遺傳學 Genetics


3-3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

UC的主要症狀是腹瀉、直腸出⾎、裡急後重(tenesmus)、粘液便(passage of
mucus)、和腹部絞痛(crampy abdominal pain)。症狀的嚴重程度與疾病程度相關,
但直腸炎症存在最為⼀致的呈現特徵是出⾎。直腸炎(proctitis)患者通常會排出與新鮮
⾎液或⾎液粘液的混合糞便。當疾病範圍超出直腸時,通常會有⾎液與糞便混合或可能出現嚴重的⾎痢(bloody diarrhea)。在少部分患者中,UC可能會伴隨重⼤傷病
(catastrophic illness)出現,且在疾病⾃然發展期間可能發⽣嚴重的⼤規模出⾎。
克隆⽒症可能會以急性或慢性腸炎的形式表現,但炎症過程通常會發展成兩種疾病模式之⼀:纖維狹窄阻塞模式(fibrostenotic-obstructing)或滲透性(penetrating-fistulous)模式,每種模式具有不同的治療和預後。表現⽅式由腸道和腸外疾病的部位、範圍、嚴重程度和併發症決定,但最常⾒的是迴腸末端。
雖然CD和UC在男性和女性中⼤致相同,但患者性別會影響護理期間應考慮的某些問題。
例如,在⽉經週期的各個階段,具有IBD的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瀉和腹痛等症狀的加重。
IBD⾃然疾病史(natural history)的性別差異研究很少。兩項最⼤的研究顯⽰,男性和女性的炎症負擔、疾病程度、住院風險或結腸切除術風險都沒有差異。懷਀期的IBD表現與非懷਀相同。臨床惡化的報導,特別是在妊娠中期,約有三分之⼀的IBD਀婦會發⽣。⼤多數IBD患者的妊娠雖然被分類為⾼風險,但沒有較多併發症。⼀項⼝服避਀藥和IBD臨床病程的研究並沒有顯⽰出兩者間的關聯。然⽽,在具有IBD的停經後女性中,使⽤HRT已被證明對疾病活動具有保護作⽤。

3-4 醫療處置 Management

許多患者公開承認他們沒有按處⽅規定服⽤藥物,⽽這個問題上確定有依從性
(adherence)的性別差異,與女性相比,男性患者更可能不依從藥囑。這可以由各種原
因解釋,例如,IBD的藥物和⼿術治療⽅式會影響個體的⾝體形象和性⾏為。由藥物和外
科⼿術引起的這些副作⽤,也可能決定了女性對特定類型治療的偏好或拒絕。
– 此外,除了不與胎兒異常相關的⼝服抗炎藥物如sulfasalazine和mesalamine外,尚無關
於懷਀女性的詳細研究,因此⼤多數⽤於治療IBD的藥物都仍有安全性疑慮 。相反地,在
男性IBD患者中,⽤sulfasalazine治療會因精⼦數量減少以及運動⼒變差和形態異常,⽽
導致⽣殖能⼒下降,但停藥3個⽉後的⽣殖⼒可回復。

3-5 小結 Outcomes

已發現IBD患者的結腸直腸癌(CRC)風險增加。最近的研究表明,炎症負荷的標誌物和
結腸癌的風險間有明確關係,暗⽰了炎症與癌症發展間的因果關係。在與結腸炎相關
CRC的⼩鼠模型中,缺乏MyD-88的雄性會增加對癌症發展的抗性,這意味著雌激素可能
是結腸炎相關的CRC之保護因⼦。對⼈類的研究⽅⾯,有幾位作者指出,在相對和絕對
風險⽅⾯,即使考慮了⼀般⼈群發⽣CRC的基礎性別差異後,IBD男性患者的CRC風險仍⾼於女性患者。此外,性別差異在IBD subset中最顯著,其中炎症相關CRC的風險最⾼,即UC pan-colitis


4.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nd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4-1 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多數⾃⾝免疫疾病的流⾏率都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受到的影響比男性多。例如,⾃體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中存在的性別偏差,⼀開始就可從
Waldenstrom 和 Kunkel稱AIH患者為「Kunkel-Waldenstrom girl」看出。對於AIH,女性
與男性的比例範圍從第⼀型AIH的3:1到第⼆型AIH的9:1。在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中,多數患者通常為40-60歲,⽽資料顯⽰的女性與男
性發病率的比例從3:1⾄22:1。與多數⾃⾝免疫疾病相反,⼤約三分之⼆的原發性硬化
性膽管炎(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患者是男性。

4-2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對AIH女性易感性的基礎研究很少。最近,在AIH老鼠實驗模型表明,男性調節性T細胞
(Tregs)的存在可能限制了⾃⾝反應性B細胞反應的發展,並抑制了⾃⾝反應性T細胞的
增殖和細胞毒性,因此也預防了AIH的發展。此外,在該實驗模型中,17β-雌⼆醇和睪固
酮濃度不是造成性別偏差易感性的主要因素。

4-3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IH的發作可能是隱伏或突發的。事實上,⼤多數情況下,通常被診斷出AIH的個體,是
因黃疸⽽發現肝臟⽣化測試有顯著異常。有時,症狀可能是急性或暴發性肝炎。疲勞
(fatigue)、不適(malaise)、厭食(anorexia)、閉經(amenorrhea)、痤瘡
(acne)、關節痛(arthralgias)是常⾒的,⽽關節炎(arthritis)、⽪膚⾎管炎
(cutaneous vasculitis)、結節性紅斑(erythema nodosum)、結腸炎(colitis)、胸膜炎(pleurisy)、⼼包炎(pericarditis)、貧⾎(anemia)和乾燥症(sicca syndrome)也都可能發⽣。在⼀些患者中,肝硬化併發症,如腹⽔(ascites)和⽔腫(edema)、腦病變(encephalopathy)、脾功能亢進(hypersplenism)、凝⾎病(coagulopathy)或靜脈曲張出⾎(variceal bleeding)等,都可能是AIH的初步臨床表現。
在AIH中,年齡、臨床發病形式、症狀性併發⾃體免疫性疾病的頻率、⼈類⽩⾎球抗原DR(HLA DR)的狀態都沒有性或性別差異。AIH的嚴重程度可能會在懷਀期間因雌激素⾼⽔平分泌時⽽下降,⽽急性加重期可能在分娩後發⽣。

4-4 醫療處置 Management

⽬前,在這些疾病的管理中沒有數據⽀持具性和性別差異。

4-5 小結  Outcomes

據悉,PBC患者的HCC併發症在男性中明顯⾼於女性。
⽪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治療開始後,AIH⾎清ALT⽔平正常化的頻率在男性
(73%)中明顯低於女性(93%)。在英國,女性同時出現的⾃體免疫性疾病和HLA
DR4的頻率明顯⾼於男性,⽽⾎清IgG⽔平和⽪質類固醇治療反應無性別差異。


5. 肝細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5-1 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肝細胞癌(HCC)流⾏病學的⼀個⾯向是,這種腫瘤的男性患病率驚⼈地⾼,且不分種
族或地域。 HCC在男性中比女性⾼出三⾄五倍,早期假設是懷疑由於男女的不同社會化
過程,如酒精和吸煙造成男性的HCC⾼風險。然⽽,動物實驗顯⽰雄性囓⿒類動物對肝
細胞癌的易感性較⾼,這表是雄性HCC患病率較⾼可能是基礎的分⼦原因。⽬前,肝癌
發⽣的遺傳基礎尚不清楚,⽽這種性或性別差異的確切原因也不清楚,儘管有⼈認為性激素如雌激素和睪固酮與此⼀現象有關。此外,對HCC潛在肝硬化與HCC無潛在肝硬化的區分,來⾃臨床和流⾏病學研究的觀察表明,⼝服避਀藥(OC)和合成代謝雄激素類固醇的長期使⽤,可能誘導良性和惡性肝細胞腫瘤的非定型肝硬化。最近⼀個八項研究的整合分析顯⽰,OCs的使⽤增加了HCC的風險。

5-2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與HCC發病機制相關的性別差異可能包括許多⾯向。例如,性激素可能在腫瘤發⽣過程
中扮演性別差異的重要作⽤。在動物模型中的化學誘導腫瘤研究已經注意到具性別差異。在⼈類中,性激素在肝硬化相關HCC發展中的作⽤,仍然是有爭議的。

5-3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

⽬前對HCC臨床特徵的性別差異仍不清楚。

5-4 醫療處置 Management

肝移植 Liver Transplantation
肝移植(LT)是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慢性肝病終末期的唯⼀救命⼿段。過去30年已⼤⼤改
善了LT的⽣存結果,⽬前報告的1年患者⽣存率從75%到85%不等。幾種風險因⼦與LT前後的⽣存率降低有關;其中,與性別差異相關的風險因⼦已被確定。
許多國家都⽤家終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以考慮優
先的LT候選者,因為它準確預測了肝移植等待名單上的短期死亡率。MELD是基於多變量
分析得出的客觀和廣泛實⽤的實驗室測試,這應該有助於所有患者分組的公平分佈。儘管有重要的好處,MELD的限制也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上,已知⾎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會對肝硬化患者的腎功能障礙反映不良,⽽這在女性更嚴重,與相同的腎功
能(相同的GFR)的男性相比,女性的肌酐⽔平可能會下降,這可能是因為女性較少的肌⾁質量。
器官分配(organ allocation)中的性別差異可能反映了其他因素,包括對⾝體和器官⼤⼩的考量,以及潛在肝病病因的潛在差異。事實上,女性體型較⼩,這可能限制了可⽤的器官庫,因為較⼩的器官可⽤於較⼤的個體,⽽反過來卻未必是可⾏的。女性在等待適合⼤⼩的器官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因為來⾃兒科供體的肝臟會優先分配給等待移植的兒童。此外,包括PBC和PSC在內的⾃⾝免疫性肝病都在女性中較為普遍,⽽兩種疾病導致腎功能障礙和MELD⾼評分的可能性都不如C型肝炎。
另⼀個潛在的性別相關問題是,肝臟移植中的性別不匹配。值得注意的是,許多臨床研究都證明了性別不相容(gender-incompatible)的LT對患者⽣存的潛在負⾯影響。另外,UNOS數據庫還對414000例肝臟移植進⾏了分析,結果顯⽰,在性別不匹配的正位肝臟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中,移植失敗的可能性增加了6.9%。另⼀⽅⾯,⻄歐的數據,無法確定性別不相容的LT會對患者⽣存的類似負⾯影響。此外,⼀些研究甚⾄表明,對性別不相容的LT改善⽣存率的可能性,特別是當男性供體肝臟移植到女性受體時。最後,由於性激素在性別不相容OLT中對患者⽣存的影響⽅式尚不清楚,並且由於臨床觀察的爭議,性別不匹配不應被視為性別不相容LT中不良結果的風險因⼦。

5-5 小結 Outcomes

性別差異對HCC患者的⽣存和預後都是有爭議的。⼀些研究報告說,女性的預後比男性
好,因為女性在治療後具有較好的存活率和減少的復發率,但這僅僅取決於較好的臨床表現。另⼀⽅⾯,也有⼀些作者指出,HCC男女的⽣存率無顯著差異。有趣的是,具有相同風險的女性患者可預期更好的預後原因,是因為對女性患者較頻繁的追蹤,因此可早期診斷HCC的發展。


6. 結直腸癌 Colorectal Cancer

6-1 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多年來,已有許多對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男女差異之推測與報告。美
國腫瘤登記處和多國死亡登記處的數據顯⽰,與女性相比,男性的CRC發病率和死亡率
都呈現⾼峰,儘管男性的比例似乎有所下降。男性傾向於具有較⾼的左/降結腸癌患病率,包括直腸癌;⽽女性似乎具有較⾼的右/結腸癌患病率,以及源於該癌症的腹膜轉移(peritoneal metastasis)。有些研究指出,男性的右結腸癌發病率仍呈現上升趨勢,⽽女性發病率則沒有改變甚⾄是下降的。其他作者也證實了1967 – 1980年的癌症患病率
「右轉」(right-shift)發展,男性⼄狀結腸癌(sigmoid cancer )的發病率下降,但下結腸癌與橫結腸癌的發病率則有所上升。在女性中,則發現盲腸癌增加。⼀些作者指出了與年齡的相關性,下結腸癌對60歲以下的女性⼈⼝和60歲以上的男性⼈⼝影響較⼤。總體⽽⾔,對80歲以上的⼈⼝來說,男性的結腸癌發⽣率似乎有所下降,但女性則有所增加。
關於性別差異的社會⾯向,包括男性患者似乎對其⽗⺟癌症史的了解程度明顯降低。然⽽,男性似乎對結腸癌發⽣的主觀風險較⾼,⽽女性比較容易擔⼼。與其他類型的腫瘤相比,兩性對結腸癌的風險和擔憂感是較少的。實際的風險因⼦似乎是對精製穀物產品的消費,似乎增加了兩種性別的致癌風險,可能是由⾼胰島素⾎症(hyperinsulinism)引起的;以及,較可能常⾒於男性的纖維質攝入不⾜與⼤量的酒精消耗。此外,阿司匹林的使⽤和停經後的荷爾蒙使⽤都已被證明可以降低女性的結腸癌風險。

6-2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性別差異在CRC的發⽣率和⾏為上,以及表明雌激素保護作⽤的流⾏病學資料,都可能
是藉由激活雌激素受體β(ERβ)來介導的,ERβ已被證實是ER在胃腸道中的主要亞型。
⽀持這⼀假說的研究已經發現ERβ激活後對CRC細胞系增殖的抑製作⽤。因此,提出了
ERβ可作為腫瘤抑制因⼦,保護細胞免受無法控制的增殖和惡性轉化。ERβ表現的減少或
喪失則會促進惡性腫瘤的發展,並已在CRC患者中發現,再次強調了該受體亞型在CRC
中的可能保護作⽤。
關於雌激素和HRT的影響以及⼀般⼈群CRC風險的研究並不完全⼀致,但⼤多數都顯⽰
HRT降低了CRC的風險。⼤多數研究也顯⽰HRT會使腺瘤性息⾁(adenomatous
polyps)減少。此外,停經後女性中的隨機對照試驗顯⽰,HRT比安慰劑顯著降低CRC風險。然⽽,治療組中的癌症被診斷為更末期。

6-3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

結腸直腸癌患者可能呈現多種症狀,取決於腫瘤的解剖位置。在盲腸和升結腸發⽣的癌症可能會體積龐⼤,但不會導致任何阻塞性症狀或腸道習性的明顯改變。右結腸的病變通常是潰瘍,導致慢性失⾎卻⽽無糞便的外觀變化。因此,所有成年⼈的缺鐵性貧⾎不明原因(除停經前、多產的女性可能除外)都需要對整個⼤腸進⾏徹底的內視鏡/放射學評估。在橫結腸和下結腸中產⽣的腫瘤傾向於⼲擾糞便的通過,導致腹部絞痛、阻塞,甚⾄穿孔的發展。發⽣在直腸⼄狀結腸的癌症通常會與⾎便(hematochezia)、裡急後重(tenesmus)、糞便細窄(narrowing of the caliber of stool)有關,⽽貧⾎是較罕⾒的發現。不尋常的表現包括憩室炎(diverticulitis)、不明原因繼發於腹部膿腫的發熱、腸膀胱瘻管(entero-vesicular fistula)的形成和腸源菌菌⾎症(bacteremia of gut
origin)。

6-4 醫療處置 Management

在⼤腸中檢測到惡性病變時,切除腫瘤是最佳的治療⽅法,並提供了原發性腫瘤、結腸直腸吻合部位復發和轉移性病變的長期治癒最佳機會。基本的⼿術⽅法是,全⾯性切除原發性腫瘤,並進⾏局部淋巴結的清除。
近年來,結腸直腸癌患者的全⾝治療效果更加有效。儘管5 -fluorouracil仍然是治療這種疾病的核⼼,但是新的療法如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對晚期結腸直腸癌患者也相當有效。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