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學中的性與性別差異

Oliver Schmelzer and Anne Flörcken
Sex and Gender Aspec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12, 151-168
Springer London Dordrecht Heidelberg New York

Sex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Hematology


1. 導言 Introduction

得到癌症的診斷是個⼈⽣涯中所⾯臨到的嚴重危機,挑戰正常⽣活的每⼀個環節,包括
⼈情感、⽬標、未來計劃、家庭關係、職業⽣涯和財務事宜。⽇常⽣活的許多問題都被
為是與性別有關的,並會影響個⼈的應對能⼒。性別⾓⾊從⽇常⽣活的各個層⾯以及與
症共存的⽣活中都佔有重要影響。⽽某些差異似乎具有特別深遠的影響。


2. 貧血 Anemia

2-1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非惡性⾎液疾病顯⽰出顯著差異。⼀般⽽⾔,貧⾎症在女性中更為普遍。美國16-49歲女
性的鐵缺乏患病率在為11%,⽽⽉經女性中甚⾄⾼達20%,⽽在同樣年齡組的男性貧⾎比例低於1%。3-5%的女性會被診斷出缺鐵性貧⾎,但男性低於1%。 25%的青春期女性,以及只有12%的青春期男性具有異常的鐵蛋⽩⾎漿⽔平;具病理性的轉鐵蛋⽩飽和度在成年女性佔25%和僅佔成年男性的5%。

2-2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性別相關因素 Gender-Associated Factors
除了⽉經失⾎和⽣活⽅式因素外,懷孕與哺乳是女性貧⾎的主要原因。
有三個孩⼦的女性會因為妊娠、分娩和哺乳共失去約10克鐵,⽽在⽉經週期時每天約失去1毫克的鐵。因此,缺鐵最常⾒於停經前的女性。鐵儲存量(iron stores)在⽉經或哺乳期的女性有時是不存在的,例如,20%的經期女性是零鐵儲存量的,⽽其他⼈平均也只有300毫克(男性有700毫克)。
⽣活⽅式因素⼤⼤影響了飲食中的鐵吸收。抗壞⾎酸可⼤幅提升腸內鐵吸收。與非⾎紅素鐵相比,⼈體對⾎紅蛋⽩鐵,特別是⾁和⿂類的吸收能⼒要好得多。因此,非⻄⽅⽂化中的無⾁飲食可能會加劇鐵缺乏症。然⽽,現雖然代⻄⽅飲食被認為是健康的,但可能會誇⼤停經前女性的鐵缺乏症。鐵吸收的負⾯因素是多酚(茶,⼀些蔬菜和穀物),植酸鹽(麩⽪、燕麥、⿊麥纖維),鈣和⼤⾖蛋⽩。

性相關因素 Sex-Associated Factors
我們對於基因多態性、表觀遺傳變化、飲食影響、環境因素和性別間的免疫系統差異影響的了解仍處於初始階段。現在唯⼀確定的是,所有這些因⼦都有著重要作⽤;然⽽,需要多年的研究來繪製第⼀幅圖像。

性染色體因素 Sex Chromosomal Factors
最明顯的差異在於男性有Y染⾊體;因此,性別(sex)相關疾病可由X染⾊體上的功能基
因(隱性)的無補償缺失,或僅存在於Y染⾊體(顯性)的因⼦產⽣。因為Y染⾊體攜帶
著性別決定中的重要基因,僅在男性中出現的⾎液學疾病是非常罕⾒的。許多順式和反式作⽤因⼦導致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基因轉錄。有趣的是,核醣體蛋⽩也由Y染⾊體編碼。因此,核醣體在男性和女性中的作⽤不同,轉譯過程也可能不同。 DNA甲基化在兩性中也顯著不同。這些表觀遺傳轉錄和轉譯差異可能可以解釋在某些惡性疾病發展上,男性和女性間的不同藥代動⼒學的不同風險。

2-3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

貧⾎通常會帶來臨床挑戰,因為它與呼吸困難、疲勞和⼀般⽣產⼒喪失等不同症狀有關。⾯對這些非特異性症狀,可能會導致治療醫師的廣泛診斷差異以及不必要的診斷⼲預。

血清蛋白質 Serum Proteins
幾种⾎液蛋⽩質都顯⽰出兩性間的顯著差異。當轉鐵蛋⽩濃度增加時,健康女性的鐵蛋⽩⽔平降低。輕度鐵缺乏症中的幾乎所有樣品都有⾎鐵減少、⾎紅蛋⽩降低、鐵蛋⽩降低、轉鐵蛋⽩濃度降低的情況。 C-反應蛋⽩增加,⽽IL-6⽔平是恆定的。且有免疫球蛋⽩濃度的性別特異性差異。

紅血球Red Blood Cells (RBC)
缺鐵性貧⾎(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停經後女性中經常發⽣但容易治療的疾
病。因此,像是疲勞或運動後的呼吸困難等症狀,都應該取得⾎球計數以懷疑是否為貧⾎。許多研究顯⽰⾎球計數的性別差異。女性⾎紅蛋⽩參考值為11.7-15.3 g / dl;男性為13.4-17.0 g / dl。鐵蛋⽩濃度是最具特異性和敏感性可以診斷鐵缺乏。
懷孕可能與假性貧⾎有關,因為⾎容量增加但紅細胞數量卻是不變的。
男性和女性對貧⾎也有不同的⽣理反應。⼀般來說,女性的HbF濃度較⾼,這或許可以解
釋為什麼比起男性,女性甲型地中海貧⾎患者的疾病負擔相對較低。腎性貧⾎在男性比女性更嚴重。
男性和女性的紅細胞指數相似。然⽽,貧⾎且低MCV的老年男性應始終被視為結腸癌的
潛在症狀,因為非惡性原因的貧⾎並不常⾒,⽽老年男性發⽣結腸癌的風險⾼於女性。

2-4醫療處置 Management

對缺鐵性貧⾎的治療在女性中更常⾒,且很容易藉由補充⼝服鐵劑達到效果。由於⼝服藥物會引起胃腸道副作⽤,要患者長期服⽤補充劑會是種挑戰。

2-5 小結 Outcomes

– 按處⽅規定進⾏治療,女性的缺鐵性貧⾎會在⼀開始就有非常好的效果。


3. ⾎鐵沉積症 Hemochromatosis

遺傳性⾎鐵沉積症是⼀種罕⾒的疾病,如果沒有及早診斷和充分治療,會導致器官損傷和衰竭等嚴重後果。較常⾒於男性患者。

3-1 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鐵沉積症是經常被低估的病症,且在兩性間有巨⼤的差異性。導致死亡率增加兩倍,且肝癌風險每年增加0.89%。英國的⼀項研究表明,男性(1.18 / 100,000)的發病率⾼於女性(0.68 / 100,000)。

3-2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HFE中的幾種突變已被描述出來,即遺傳性⾎鐵沉積症的基因。由於⽉經以及⽣育相關的失⾎,突變在女性中很少有症狀。並不推薦篩查,因為對疾病⾃然病史的不確定性、年齡相關的外顯率、缺乏對攜帶突變基因卻無症狀的⼈的最佳護理、以及基因檢測的社會⼼理影響。

3-3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

鐵質過載症狀,無論是醫源性或遺傳都是較常⾒於男性。臨床症狀如棕⾊⽪膚和中年男性的內分泌異常,都可能是⾎鐵沉積症的暗⽰。除家族史外,鐵蛋⽩和鐵的實驗室分析可能是有幫助的。例如,在法國研究了HFE基因中的C282Y突變,攜帶雙重突變女性的鐵蛋⽩⽔平升⾼(33% vs 70%),⽽男性慢性疲勞更為普遍(70% vs 30%)。女性的平均鐵蛋⽩⽔平較低(54 vs 344μg/ l)。

3-4 醫療處置 Management

⾎鐵沉積症的治療通常是放⾎(blood-letting),可能導致如噁⼼、低⾎壓和頭暈等副作
⽤。
繼發性⾎鐵沉積症則是使⽤⼝服、⽪下或靜脈內螯合劑(chelating agents)治療。

3-5 小結 Outcomes

治療⾎鐵沉積症的效果並不明確。長期治療通常會由於副作⽤⽽帶來挑戰。沒有關於性別差異的數據。


4. 血小板疾病 Platelet Disorders

得到肺栓塞或深靜脈⾎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風險,有⼀個有趣的性
別差異。
這些差異是由於多種⽣物學因素:例如,內分泌變化、制動性和⾎球計數的變化。

4-1 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在15⾄44歲的女性中,肺栓塞的發⽣率約為16/100,000,DVT發⽣率約為25/
100,000。相比之下,MI和中風發⽣率僅為9/100,000。

4-2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凝⾎的詳細分析表明,與男性相比,女性的許多變量都具有⾼度顯著的⾼凝
(hypercoagulability)現象。凝⾎時間、反應時間和最⼤⾎栓產⽣時間是縮短的。年輕與老年⼈間的差異在兩性中都是戲劇性的;年齡對⽌⾎作為外⽣因⼦的影響更⼤。在孕婦中,procoagulability也明顯增加。纖維蛋⽩原受體的詳細分析顯⽰,密度和親和⼒在兩性間的差異,當低劑量的雌激素不具作⽤時。這些差異在⽉經週期中顯著波動。

4-3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

男性和女性的標準⾎⼩板數值不同。參考值定義為男性為145-348 / nl,女性為165-387 /
nl。其他研究表明,在女性中即使⾼達445 / nl也被認為是正常的。
在德國的研究發現,與年齡匹配的對照組相比,深靜脈⾎栓形成(DVT)和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的風險在15〜30歲的女性中增加了三倍。最引⼈注⽬的
是,16〜17歲的女孩與男孩相比,PE的風險增加了五倍。18〜35歲的女性病例數是穩定
的。因此,女性的風險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增加,但男性會。對兩性來說,腫瘤與5~
11%的PE和2~4%的IBD相關。令⼈驚訝的是,造成PE的DVT,⼤約發⽣於80%的男
性,但只佔女性的54%。這種風險增加的性質可能是⼀種⽣物學的,如RIETE研究中只有36%的女性是避孕藥物使⽤者,16%是懷孕或產後。在五⼗歲以上的女性中,只有採⽤更敏感的技術,風險才會增加。該研究還表明,分娩和避孕對PE的風險幾乎沒有影響。女性第⼀次發⽣靜脈⾎栓栓塞是45歲以下的話,復發的風險不會增加。只有增加的BMI與復發的風險增加相關。繼發性PE的死亡率在女性中較低:約5%,⽽10~30歲的男性為10%。然⽽,30歲以後,死亡率是差不多的。女性發⽣肝素誘導的⾎⼩板減少症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風險⾼於男性四倍。

4-4 醫療處置 Management

除了懷孕,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在懷孕期間,當開始以抗凝治療⺟親時,也須同時防⽌對胎兒的副作⽤或出⾎風險。
⼝服抗凝是在孕期是禁忌的;因此肝素治療是標準藥物。當對孕婦進⾏治療時,必須先諮詢hemostaseology specialist。

4-5 小結 Outcomes

結果取決於正確和充分的抗凝治療。⽬前沒有關於性別差異的數據。


5. 血液惡性腫瘤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長期以來,已知性別⾯向在⾎液惡性腫瘤的治療和預後發揮重要的作⽤。
⼀般來說,與男性相比,女性往往對治療的反應更好、效果更好。

5-1 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歐盟過去⼆⼗年,惡性腫瘤的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趨勢。從⼀般⾓度來看,性別
(sex)與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似乎沒有任何差異。從性別(gender)敏感的⾓度來
看,性和性別問題影響到⽇常⽣活的各個層⾯,包括醫療可近性、預防、診斷測量和治療選擇。
⾎液腫瘤在男性和女性中的流⾏率不同。對於多數淋巴惡性腫瘤來說,男性患者的發病率往往⾼於女性。所有淋巴惡性腫瘤組合的男女比例為1.5:1.6。在Burkitt’淋巴瘤、⽑細胞⽩⾎病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中,男性佔的比例特別⾼。CLL患者的性別差異已經確立,但在老年⼈群中較不顯著,這可能是由於與男性相比,老年女性⼈⼝是較多的有關。Hodgkin’s病在⼀般女性中的發⽣率較低,但在潛在的育齡期間發病率特別低。

5-2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有趣的是,不僅⾎液惡性腫瘤的臨床⽅⾯有性別差異,在淋巴瘤⽣物學⽅⾯也有顯著差異。

腫瘤抑制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s
腫瘤發⽣率在男性和女性間的差異,可能與⽣育和妊娠中的腫瘤抑制基因具不同功能有關。這些腫瘤抑制基因中的某些會在胚胎植入時扮演重要⾓⾊,⽽它們的正常繁殖⽣理功能在腫瘤發展造成了與性別(sex)相關的差異。

內分泌因素 Endocrine Factors
⽬前對腫瘤發⽣的概念是,炎症會促進腫瘤的發展。幾種基因會以性別(sex)依賴
然⽽,造成差異的更⼤影響被認為是由不同甲基化模式,包括性染⾊體所引起的。

代謝 Metabolism
代謝酵素也在⾎液癌症的性別發病率差異中起作⽤。

5-3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

可以注意⾎液惡性腫瘤的疾病臨床病程有明顯的區別。

淋巴細胞和淋巴組織腫瘤 Lymphocytes and Lymphoid Neoplasm
⽬前已知50歲以下的淋巴細胞亞群患者具性別差異。
長期以來,性別⾯向都被認為是兒童急性淋巴細胞性⽩⾎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重要預後因素。在絕⼤多數的試驗中,與男孩患者相比,女孩對早期
誘導化療和總體⽣存的反應表現出更好的結果。這是⾃1960年代以來就知道的,儘管採
取了多種創新的治療策略,但結果仍是⼀樣的。這是由於⾼危T-ALL的發⽣率較⾼,且男
孩的表型較差。也有⼈認為,發⽣在女孩⾝上較嚴重的骨髓抑制(myelosuppression)可能有助於改善結果。在老年ALL患者中,男性性別對完全緩解率則有顯著的負⾯影響。
長期以來,霍奇⾦⽒病(Hodgkin’s disease,HD)在女性中的發⽣頻率較低。女性⼀般
發病率較低,但於潛在⽣育年齡時的疾病發⽣率特別低,表明了⽣產次數可能的保護作⽤。有⼈建議,會造成雌激素升⾼的活動如孕婦和哺乳等,會降低35歲以下女性的HD風險,⽽35~54歲間的女性風險會更低。相比之下,⼦宮內膜異位症和復發性流產是35歲下女性的HD風險因⼦。復發性流產的特點是,⾃然殺⼿細胞的數量增加,這與HD風險升⾼的因⼦⼀致。
在非霍奇⾦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的⼤異質組中,與性別有關的數據存在⽭盾。幾項研究表明,女性NHL患者在被轉介到專科醫⽣之前經歷較長的延遲。⽽針對成⼈侵襲性淋巴瘤患者的⼤型研究,則沒有顯⽰出性別對結果有顯著影響。在這些早期研究中,是男性患者較多,且男性和女性患者可能不會接受相同的治療。另有研究發現,在侵襲性NHL,特別是瀰漫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男性性別對如無惡化存活期和總⽣存期具有負⾯影響。
在兒童和青少年患者中,性別的影響似乎在不同的NHL組織亞型間有所變化。
性別因素對慢性淋巴細胞⽩⾎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的影響已經有很
多的記錄。如上所述,長期以來都有發⽣率的性別差異。男女比在過去幾⼗年中從2.7下
降到1.4,但仍然是顯著的。女性患者傾向於進入較低疾病階段的臨床試驗,並且具有較
低比例的遺傳異常,如與不良結果相關的17p和11q缺失。女性顯⽰出更好的治療結果。
男性有較⾼的⽪膚淋巴瘤發⽣率,這可能與內分泌因素有關。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解釋對於輻射應⼒的⼀般病理⽣理學反應。
在具有意義未明的單克隆丙種球蛋⽩病(monoclonal gammopathy)患者中,女性患者
惡性轉化的風險較⾼。

骨髓性⽩⾎病 Myeloid Leukemia
慢性骨髓性⽩⾎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也有性別特異性的發⽣率和預後
差異。在臨床試驗中,男性患者較多,Sokal評分將女性性別確定為有利的預後因⼦。此
外,女性CML患者被描述為具有顯著降低的⾎紅蛋⽩⽔平和更⾼的⾎⼩板計數。儘管呈現不太有利的風險狀況,但女性患者已被證明對治療反應比男性更好,且早期試驗中的整體⽣存率明顯好轉,在最近的研究中也得出相似的結果。
相比之下,⾄少在具有急性骨髓性⽩⾎病(AML)的兒科患者之t(8; 21)陽性亞組中出
現了新的證據,男性性別是正向的⽣存預後因⼦。其他研究則沒有顯⽰成⼈AML患者的結果具性別差異。

5-4 醫療處置 Management

在治療患有⾎液惡性腫瘤的患者時,總是相當挑戰的,在處理女性患者時,必須注意她們關注的⼼理社會層⾯。因此,⾎液惡性腫瘤的治療需要整合多學科團隊的所有成員。

化療和生育 Chemotherapy and Fertility
⾎液惡性腫瘤的化學療法可能會危害⽣育年齡男性和女性的⽣殖能⼒。在男性患者中,接觸化療可能導致暫時性甚⾄是永久性的精⼦減少。女性患者可能會暫時性閉經,部分甚⾄由於雌激素不⾜⽽過早停經和永久閉經。這些症狀嚴重影響了女性和男性患者的⽣活品質。因此,在治療⾎液惡性腫瘤時,對⽣殖⼒影響的預防是非常重要的。
在男性患者中,在化療前冷凍保存精液是被廣泛使⽤且成功的護理標準。與卵巢組織的低溫保存相比,這是相對實⽤和簡單的。另外,在使⽤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onadotropine-releasing hormone,GnRH)激動劑、睾丸激素、抗雄激素、孕激素和
雌激素的化學療法期間,也有許多嘗試保護精⼦的試驗,但迄今為⽌,這些都沒有對精⼦發揮顯著的保護或恢復作⽤。
在接受化療或放療後,停經前女性維持正常卵巢功能的比例更⾼。這是由於在非促性腺激素刺激的卵巢對細胞毒性治療的耐受性較⼤。有幾項研究報導了GnRH激動劑在治療⾎液惡性腫瘤女性患者(例如霍奇⾦病)時的保護作⽤。沒有⼀項研究是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然⽽,使⽤GnRH激動劑仍然是對接受強烈化療⽅案的年輕女性之護理標準。
此外,進⾏強烈化療的女性可以藉由介入卵收集和體外受精連續胚胎冷凍保存來保護其⽣育⼒。然⽽,這樣的程序可能對沒有長久安全關係的女性來說不是⼀種選擇。此外,女性癌症患者的未受精卵巢組織的低溫保存仍然是實驗性的,並且性腺可能潛在地受到癌症影響(例如,在急性⽩⾎病的情況下),所以並非⼀種推薦的策略。
未來需要更多對接受化療的女性和男性患者之保持⽣育能⼒的關注。因為罹患癌症的年齡愈來愈輕了。
從個⼈經驗來看,女性癌症患者似乎受到化療潛在不孕症的影響更嚴重,需要更多關於這個主題的資訊、關注和諮詢。

化療和懷孕 Chemotherapy and Pregnancy
對具有⾎液惡性腫瘤孕婦的臨床管理是⼀項重⼤挑戰。由於⾎液惡性腫瘤往往具有潛在的可治癒性,所以向⺟親提供最佳的治療和護理是非常重要的,也要注意對未出⽣孩⼦的傷害應減到最低。
淋巴瘤和⽩⾎病是懷孕期間,最常⾒的⾎液惡性腫瘤之⼀。
處理懷孕中的惡性疾病,必須保持嚴格的個⼈化治療決策,因為不僅需要考慮臨床⾯向,⽽且還會產⽣相互衝突的社會、倫理和情感問題。
⽬前只有少數的結論。
第⼀次懷孕的前三個⽉是最脆弱的,⾃發流產或胎兒畸形的發⽣率最⾼。據報導,特別是對急性⽩⾎病的治療,出⾎和感染的風險都較⾼。對HD和NHL的標準化療是相對安全
的。現代的tyrosine-kinase抑製劑如imatinib則與胎兒畸形的風險⾼度相關。
關⼼懷孕⾎液惡性腫瘤患者的個⼈經驗表明,應該採⽤包括婦科、⾎液學和⼼理學在內的多學科⽅法,且最重要的是,當患者和家屬深入參與治療決策時,不僅能繼續治療懷孕的癌症患者,也能做到對未出⽣孩⼦的保護。

藥代動力學 Pharmacokinetics
女性和男性的藥代動⼒學不同之處僅在最近才開始被納入考量,分析細胞毒性物質的藥代動⼒學差異的臨床試驗很少。
⾃抗癌治療初始以來,處⽅已被個體化,並且使⽤計算的體表⾯積(body surface area,BSA)估計劑量以使毒性最⼩化。當使⽤這個公式時,應該知道這是基於僅9名男性患者的數據。因此,究竟是否適⽤於女性,是非常令⼈懷疑的。
在對已發表⽂獻進⾏化療藥代動⼒學中的性別差異的調查時,⽤於⾎液學治療⽅案的藥物只有少數得到了很好的分析。男性患者的Epirubicine和Doxorubicine清除率明顯較⾼。⽽Gemcitabine則顯⽰出女性的分泌量低了20%,清除率降低了25%。

毒性 Toxicity
化療相關的毒性有顯著的性別差異。
已證明女性患者在急性化療所引起的噁⼼和嘔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以及延遲CINV都更嚴重,其可在完成細胞毒性治療後持續⾄多7天。此外,⽌吐藥也顯⽰在女性患者中的效果較差。
疲勞,作為癌症化療最常⾒和最惡化的副作⽤之⼀,也顯⽰出女性癌症患者的發⽣率明顯更⾼。被認為是多種副作⽤的因素,包括激素變化、體重減輕、直接藥物毒性、營養變化、憂鬱發作等。由於疲勞仍然是很難治療的,所以在照顧癌症患者時會產⽣相關的挑戰。
女性患者因化療引起的⼝腔粘膜炎報告率較⾼。在⾎液惡性腫瘤患者中尤其如此。
5-Fluorouracil(5-FU)在女性中具有較低的藥物清除率,導致顯著更多的3/4級⽩細胞減
少症和非⾎液毒性物質。
化療誘導毒性的差異構成了癌症的所有⽣物學、社會學和⼼理學⽅⾯的複雜問題。從
Eurocare-4這樣的歐盟數據庫可以看出,年齡和性別對治療過程中嚴重狀況的發⽣率有很⼤的影響。令⼈驚訝的是,在⼀些疾病中,停經後女性和男性的副作⽤似乎是可比的,但中年女性和男性的副作⽤似乎不同。例如,在CLL中,45-54歲的年齡組別中存在明顯的基於性別的差異,但年齡較⼤的群體中則沒有。這可能可以在第五個存活⼗年中的女性⽣物變化做解釋。在所有的其他疾病中,所有年齡組別都存在差異。今後必須要有更多的研究,以對男性和女性患者進⾏充分且完善的治療。

5-5 小結 Outcomes

在惡性疾病中,許多疾病都已經描述出與性(sex)相關的更好結果趨勢。女性在兒科
ALL、CLL和CML中表現出更好的⽣存。相比之下,男性性別可能是t(8; 21)陽性、兒
科AML、淋巴細胞T細胞淋巴瘤(T-LBL)、瀰漫性⼤B細胞淋巴瘤(成體細胞亞型)
(DLBCL-CB) 和單克隆丙種球蛋⽩病等的風險因⼦。這些不同的結果也與年齡有關,
例如,中年女性在ALL的預後較差,但老年女性則不會。在成⼈AML中,則沒有區別。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