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中的性與性別差異

Christian H. Nolte, Peter U. Heumann, and Matthias Endres
Sex and Gender Aspec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12, 167-182
Springer London Dordrecht Heidelberg New York

Sex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Neurology


導言 Introduction

神經學處理神經系統疾病,牽涉到中樞、週邊和/或⾃主神經部分以及其作⽤組織(尤其是肌⾁)。性與性別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疾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發⽣率、流⾏率與動⼒學。包括炎症性(多發性硬化症)、⾎管性(中風)和退化性(阿茲海默症、帕⾦森⽒症)的神經疾病,以及功能狀態脆弱性的癲癇(Epilepsy)。阿茲海默與多發性硬化在女性的發⽣率較⾼;帕⾦森⽒症在男性的發⽣率較⾼。
中樞神經系統在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物性的差異。在解剖學上,神經元的密度、⼤腦區域的⼤⼩、細胞受體的表現、神經遞質系統,以及⽣理上的腦⾎流模式和⽪質激活模式,都存在差異。平均⽽⾔,男性腦重約130公克,比女性腦重,但腦/⾝比較⼩。男性約為20公克腦/每公⽄體重,女性則是22公克腦/每公⽄體重。

磁共振成像(MRI)研究表明,全腦⽩質⽔分含量在女性中較⾼,但⽩質體積較⼩。女性
有較多的灰質,且隨著時間遞減的量較少。⽽男性的⼤腦似乎老得比較快。
性差異也影響⼤腦內的受體表達。例如,兩性間GABA(A)受體發育的windows不同。
此外,糖⽪質激素和鹽⽪質激素受體的腦表達也具性別差異。具體來說,女性似乎在顳葉和額葉⽪質中顯⽰出較⾼的濃度。
然⽽,男女中最顯著的差異仍然是性器官,且發⽣於內分泌系統中。藉由性激素和它們作為免疫調節劑的作⽤,影響疾病的發⽣和發展。性激素尤其影響了細胞因⼦的分佈。


1.多發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

1-1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多發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樞神經系統中最常⾒的後天炎性脫髓鞘疾
病。根據臨床病程通常將MS的變異分類為:有劇烈的急性期(relapses, exacerbations,
bouts, attacks)或神經功能的逐漸惡化;然⽽,也可以是兩者的組合。
MS較常⾒於女性,在英國⼀個世代研究發現,女性的MS發⽣率是男性的兩倍。具體來
說,女性受到最常⾒的變異型(復發型MS)影響更⼤。在過去⼗年中,女性患病的增加
甚⾄是不成比例的更多增長。 MS以女性患病為主的特徵也發⽣在兒童。

1-2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賀爾蒙和細胞因子 Hormones and Cytokines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性別差異原因包含細胞受體(例如細胞因⼦)的表達差異、激素⽔平和腦發育。最重要的是,性激素是有效的免疫調節劑,特別影響細胞因⼦譜。
這並不奇怪,如果認知到性別對⾃體免疫疾病MS的過程影響,就必須將性激素內入考
量。因為MS的發病率和流⾏率是以女性為主,且也於動物研究中得到證實。

1-3 組織病理學 Histopathology

MS病變的組織病理學特徵為炎症、脫髓鞘/再髓化、軸突損傷和膠質增⽣以及神經元損
傷。女性和男性MS患者之間的病變病理學差異並不顯著可能可以缺乏性(sex)的影響作解釋,也可能是可⽤於組織病理學分析的組織樣本數量有限。

1-4 臨床 Clinical

約85%的MS患者有復發性疾病,其中多數受試者的疾病表現之發病指數為完全或部分恢
復。發作的臨床特徵不同,因為症狀取決於所涉及的腦區域,且疾病可能在不同的位置顯現。常⾒症狀包括視⼒障礙(視神經炎)、偏癱、偏側感覺遲鈍和共濟失調,腦幹神經症候群和喪失對膀胱的控制。儘管如此,沒有⼀種症狀是多發性硬化症特定的。
⼀項舊的研究表明,女性遭受涉及視神經的發病率增加,且運動與視覺障礙更嚴重。儘管如此,⼀些作者報告說,男性的病程惡化且預後較差。
⼤約80%的MS女性患者報告與⽉經週期相關的症狀波動。典型症狀包括疲勞、肌痛、憂
鬱,耐⼒下降。 MRI研究表明,⽉經週期會造成MRI的變化。

1-5 醫療處置 Management

在MS中,⼲擾素在男性中似乎比女性更有效,但無法證實在藥代動⼒學⽅⾯具有差異。
MS女性患者似乎感覺到較低的社會⽀持,且關於MS的疾病資訊對兩性來說都很有限。
對於資源總數的評估和所感知到的社會⽀持,女性照顧者的得分⾼於男性。若家中有男性患者,女兒和⺟親似乎可以應對得不錯,但若性別對調,就不是如此。

懷孕 Pregnancy
懷孕是⼀個重要的性別問題,因為它僅限於女性。
妊娠會改善MS症狀。年復發率明顯下降,特別是妊娠中期。分娩後的惡化是明顯可⾒的。觀察到⾼達70%的復發。總體來說,懷孕對MS過程沒有有害影響。事實上,沒⽣過
⼩孩的女性患者,她們具有比多產女性患者還要差的長期結果。
MS似乎並不影響⽣育能⼒或懷孕能⼒。雖然MS不會增加胎兒畸形的⾃發性流產,但MS
的治療則可能會。使⽤Glatiramer acetate和mitoxantrone治療,會與⾃發性流產和畸形率的增加有關。

1-6 小結 Outcomes

需要強調的是,MS是⼀種不可預知的疾病。儘管經過深入研究,⽬前還沒有可⽤於監測
MS患者疾病活動的免疫學或⽣物化學標記物。
在語⾔與非語⾔記憶測試和簡易精神評估中,男性在MS⽅⾯的表現比女性差。隨著疾病
的發展,女性似乎對與MS共⽣的⾃⾝能⼒有更⼤的信念;具有復發—緩解性(relapsingremitting)MS的女性和男性,都比那些具進展形式MS的⼈,有較好的疾病控制感知。
良好的預後跡象包括:女性性別、發病年齡較⼩、視神經炎或感覺症狀的初始表現、從第⼀次發作完全恢復、第⼀和第⼆次發作間隔時間較長,以及在MRI上的低基線病變負荷。


2.中風 Stroke

2-1 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中風被定義為急性發作和⾎管起因的局限性缺陷。這樣的⼲擾可能是由於阻塞(缺⾎性中風)或由於脈管系統的破裂(出⾎性中風)引起的。兩種形式都可以細分成幾種中風病因。中風是老年⼈的疾病。因此,女性由於壽命較長⽽有更多的中風事件。此外,女性也較不可能康復。
中風的發⽣率、流⾏率、死亡率都跟年齡有關。儘管絕對數字在女性中較⾼,但女性的總體年齡調整中風發⽣率低於男性。女性⾸次發⽣中風的年齡較晚(平均晚四年)。在55歲以下,女性中風發⽣率少於男性;75歲以上,女性中風發⽣率是男性的2~3倍。中風死亡率在85歲以上女性是非常⾼的。因為女性的預期壽命較長,以及較⾼的中風風險,中風對女性的負擔比男性更⼤,如年齡調整後的發病率所⾒。
對評估病例死亡的研究是⽭盾的。性和性別只是整個圖像的⼀部分,需要根據年齡、中風嚴重程度、⼼房顫動和其他併發症進⾏調整。然⽽,調整後的數據表明,女性的死亡率較低。因此,在社會層⾯上,女性比男性承擔更⼤的中風負擔,這主要是由於壽命較長、年齡較⾼的風險也較⾼。

2-2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性荷爾蒙Sex Hormones
性荷爾蒙,尤其是雌激素對中風的影響是多⾯向的。在動物研究中發現,雌鼠的缺⾎⼼搏⾎量⼩於雄鼠,⽽卵巢切除的雌鼠則跟雄鼠有相似的⼼搏⾎量。⼈類的數據是缺失的,因為從未在急性中風患者中測試雌激素。雌激素在未來的測試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服避孕藥的使⽤將使缺⾎性中風風險提⾼近三倍,儘管絕對風險仍然很⼩(⼀次中風/每2,400名女性/每年)。由於雌激素對⾎液凝固(和栓塞性缺⾎性中風)有促凝作⽤,女性性別可能與風險增加有關,但另⼀⽅⾯也可能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較低⽽降低風險。

併發症與誘因 Comorbidity and Predisposition
中風的病因是異質性的,性激素在中風中的作⽤難以定義,需要調整幾種風險因⼦。女性中風患者與男性中風患者相比,更有可能發⽣房顫(導致栓塞性中風)和⾼⾎壓。相反地,中風的男性更有可能患有(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疾病和糖尿病史。然⽽,如果患有糖尿病,女性中風的風險就會更⾼。
因此,徹底的調查必須區分出(⼼臟)栓塞、動脈粥樣硬化和腔隙性中風,以及中風風險因⼦。但是關於這個問題的綜合數據是缺失的。然⽽,飲酒和吸煙似乎對女性的中風風險增加有更⼤的影響。

2-3 臨床 Clinical

臨床特徵取決於受影響的腦區。最常⾒的症狀包括偏癱、失語症、偏盲症和發⾳障礙。突然的發⽣則是最具體的特徵。
女性中風似乎沒有比男性更嚴重,特別是考慮到中風亞型和年齡後。然⽽,女性可能更頻繁地出現非特異性症狀(疼痛、意識的變化、眩暈)。

2-4 醫療處置 Management

中風管理的⾯向包括⼀級預防、急性中風治療、病因分類、繼發性預防的風險因⼦鑑定(如動脈⾼⾎壓、糖尿病、吸煙)、預防急性和慢性期(如肺炎、深靜脈⾎栓)併發症的適當⾎液稀釋(抗凝、抗聚集)治療,以及對患者的具體治療⽅案。急性缺⾎性中風的最重要治療⽅法是靜脈注射alteplase(溶栓)。
女性似乎不太可能接受靜脈注射alteplase,儘管這種分析受到諸如對治療資格的定義和禁忌症記錄等許多因素的影響。女性更少的接受alteplase可能會被更多的女性禁忌症所證明,並列為是否使⽤alteplase的許可證,例如80歲以上或非常⼤的梗塞就不適⽤。

2-5 小結 Outcomes

女性在中風後結果較差的事實是幾項研究的⼀致發現。女性在中風後較可能有功能障礙、⾝體受損較多,且較無法獨立⽣活。⼤多數觀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QOL)的中風研究表明,女性的整體⽣活質量較低。中風後,女性比男性出現更多的憂鬱症狀。女性更有可能出院到療養院。更糟糕的結果,可能部分可由年齡較⼤、中風前就較差的⾝體功能、更⾼的併發症患病率(如憂鬱症、較少的社會⽀持)等作解釋。然⽽,對這些因⼦的調整並無法充分解釋所存在的差異。


3. 癲癇 Epilepsy

3-1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癲癇(epilepsy)是以復發性且無端發作癲癇(seizure)為特徵的疾病綜合術語,神經元
以⾼度同步的⽅式激活,導致(通常為過渡性)腦功能障礙。癲癇發作本⾝不是⼀種診斷,但可能是某些潛在疾病的症狀。⼤多數研究都報導男性的癲癇發病率和流⾏率略⾼。
⼀項以丹麥⼈⼝為基礎的研究表明,除了10-25歲的年齡組外,男性的發⽣率都較⾼。
查看癲癇發作的最簡單⽅法是區分出全⾝性癲癇發作(通常稱為特發性)的形式,和主要是局部(局灶性相關)的形式。特發性癲癇在女性中更為常⾒,⽽特發性癲癇症較局灶性相關的癲癇發病常⾒。局灶性相關癲癇發作可能是腦損傷、中風、退化性神經疾病、⼤腦發育不良等,且可能在男性患者中更為常⾒(上述原因在男性較常⾒)。
已有研究指出女性假性癲癇發作的發病率增加。然⽽,假性癲癇發作並不是癲癇發作,它們不是起源於同步的神經元激活模式,其發病率可能受到⽂化和社會背景的影響。
無論如何,都需要進⼀步的研究來澄清性和性別對癲癇疾病的作⽤。多因⼦影響可能包括年齡、癲癇類型和地理因素。

3-2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性(sex)與癲癇間的相互作⽤⾄少是雙向的。⾸先,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的間歇性和發作性癲癇性放電都顯⽰出,對下丘腦和垂體的影響都會改變性激素的⽔平。
其次,性激素會影響癲癇發作的可能性,這在育齡女性中有很好的發現,她們報告的癲癇發作與⽉經週期⼀致。這稱為⽉經癲癇,約三分之⼀患有局灶性相關癲癇的女性會發⽣。癲癇發作模式的變化可能與其他激素轉移發⽣,例如青春期,懷孕和絕經。⼀些癲癇症候群僅在青春期發展。此外,在以劑量依賴的⽅式施⽤HRT後,停經後女性的癲癇發作頻率增加。已經報導了雌激素作為興奮劑和孕酮對CNS的抑製作⽤;事實上,在⽉經週期中,⼤鼠具有癲癇易感性的差異。另⼀⽅⾯,睾丸激素似乎降低雄性⼤鼠的易感性,並增加雌性⼤鼠的易感性。

3-3 臨床 Clinical

不同形式癲癇的聯合特徵是癲癇發作重複的出現。臨床特徵取決於⼤腦中的位置以及發⽣神經元⾼度同步激活的傳播途徑。常⾒的臨床特徵包括強直-陣攣性抽搐、偏頭痛、頭暈、意識喪失、⼀連串的痙攣(例如從⼿擴散到肩)。然⽽,這些跡象都不是必然的。⼀般來說,癲癇發作遵循⼀個可識別的過程,具有開始、⾼潮和消散(發作前、發作時和發作後),且多數患者不會記得。全⾝性癲癇發作涉及全腦。局灶性相關的癲癇發作則否。
男性患者似乎比女性有著更頻繁的癲癇發作,男性癲癇發作的模式有更多的擴展且更頻繁。事實上,男性的強直-陣攣性癲癇發作增加,在女性中,發⽣的頻率與複雜性局部發作類型的發⽣率⼀樣。女性似乎在孤立性先兆(isolated auras)和局側(lateralized)EEG癲癇發作有更⼤的發⽣率。女性在⽉經週期中可能會發現癲癇發作頻率有所變化。

3-4 醫療處置 Management

⼤多數的癲癇造成了⽣活的嚴重約束。因此,⼤多數癲癇病患者都需要接受治療,以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甚⾄消除癲癇的發作。各種藥物可以⽤於單次或聯合治療。藥物的選擇應考慮副作⽤和藥物相互作⽤。
女性癲癇具有特定的意義,因為⽤抗癲癇藥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治療將對⽣育⼒、內分泌功能造成影響,也可能產⽣對體重負⾯的影響,並導致外貌(⽪膚外觀、⽑髮⽣長) 、性功能和骨代謝的潛在改變。懷孕和癲癇的主要問題是AED的致畸作⽤。抗癲癇藥可能會⼲擾⽣育和避孕。使⽤抗癲癇藥物可能會影響避孕藥物導致意外懷孕,因為藥效學的關係,避孕藥也可能影響抗癲癇藥物的⾎清⽔平。
女性似乎更有可能得到新⼀代抗癲癇藥物的治療。據報導,與第⼀代AED相比,服⽤新⼀代AED的女性的藥物不良事件減少,但與男性相比,這些藥物對癲癇的控制效果較差。應考慮到在停經期間的AED劑量適應之潛在需要。在療養院⼈⼝中,年輕患者和男性患者似乎更容易得到AED治療。
抗癲癇治療期間的骨礦物質密度之性別差異已被報導。 AED可能導致骨質流失,但機制
尚不清楚。會加速維⽣素D代謝,但抗抽搐藥也可能對成骨細胞分化具有直接的抑製作
⽤,valproate和carbamazepine具有抗雄激素作⽤。由於停經後女性的骨折風險增加,骨質疏鬆與治療持續的時間相關。⽬前對這種骨骼疾病的發病機制的理解有限,因此也尚未診斷和治療指南。
懷孕對不同形式癲癇發作頻率的影響仍具爭論性。癲癇發作模式的變化可能與激素轉移⼀起發⽣,這從關於青春期、停經和懷孕的報告中是眾所周知的。可能會造成睡眠不⾜的問題。

3-5 小結 Outcomes

與⼀般⼈群相比,癲癇患者更可能過早死亡。需要更多的數據來說明癲癇的突發意外死亡是否存在性別差異。對於中顳硬化患者亞組的⼿術治療反應似乎不受性別影響。


4.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4-1 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普通⼈群中最常⾒的癡呆原因,約佔所有癡
呆病例的70%。作為癡呆症的其中⼀種形式,AD是指有或無進⼀步的神經精神症狀(如
冷漠、激動和憂鬱)的認知功能漸進喪失。AD被認為是由腦內積聚的神經突斑和神經原
纖維纏結引起的。稱為“tau”的蛋⽩質有著重要的作⽤,這就是為什麼AD也被歸類為tau蛋
⽩病(tauopathy)。當tau蛋⽩有缺陷時,它們不再能適當地穩定細胞的微管骨架。這導
致細胞功能障礙,Tau蛋⽩在CNS中的神經元很多,在其它地⽅較少⾒。
對癡呆症的檢查研究不⼀定會將之分為不同的形式。有時,癡呆症和AD被當作同義詞,
這過於簡化了。畢竟,AD是最常⾒的癡呆症形式,⽽⼤多的數據可能以這種⽅式解釋。
老年癡呆患病率是女性⾼於男性,每5 – 10年增加⼀倍。 AD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急
劇上升。與65歲以上⼈群的研究相比,男性在65歲之前似乎有更⾼的癡呆風險。但並不
清楚,AD患者的亞型是否也如此。65歲以上,女性發病率⾼於男性。發病率從65-69歲的每1000⼈年的1.2次增加到90歲以上女性的發病率> 80次,⽽90歲以上男性> 35次。

4-2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已有在退化性疾病的背景下對雌激素進⾏研究。它可能會影響tau蛋⽩的表達和磷酸化,
從⽽影響AD的過程。雌⼆醇和植物雌激素也可能是AD中線粒體的抗氧化劑,並保護細胞
免受澱粉樣蛋⽩β毒性。

4-3 臨床 Clinical

AD的開始是緩慢⽽微妙的。主要和早期的臨床症狀是無法記住新的資訊、失語
(aphasia)和對視覺空間的解決能⼒感到困難。這些腦功能的損失被稱為⽪質性癡呆。
患者可長時間保持給⼈的健康印象。只有在病情進展後,患者才會發展出性格的變化、缺乏判斷⼒、變得不安和遊蕩。他們被稱為“happy wanderers”。只有疾病的最後階段,患者才會發展出嚴重的⾏為障礙,變得缺乏感情、臥床或激動和偏執。
在AD,女性似乎顯⽰出比男性更重要的認知障礙。她們似乎受到更多⾏為問題的影響,
但在幻覺和妄想發⽣率⽅⾯沒有發現差異。女性較常有憂鬱症狀;男性則較頻繁地具侵略性。據報,女性也患有更多的精神病症狀;⽽焦急不安(agitation)與女性的所有精神障礙都有關係。其他作者還發現,冷漠和vegetative symptoms在男性中較多,⽽女性較常⾒隱性的情緒負擔。在療養院的AD患者中,女性似乎有比男性更嚴重的理解問題;總體來說,女性似乎更有可能受到⾏為症狀的影響,⽽男性計較容易受到⾝體損傷的影響。

4-4 醫療處置 Management

對於AD患者,良好的環境安排是有幫助。應避免⽣活環境的變化。可以由簡單的⽇常活
動刺激患者。藥物治療則是由⼄酰膽鹼酯酶抑製劑(acetylcholine esterase inhibitors,
ACEI)和NMDA-Antagonist Memantine組成。
精神激越可能會受到非典型精神安定藥物的正⾯影響。關於醫藥治療的性別差異的數據很少。到⽬前為⽌,在acetylcholine esterase inhibitor Galantamine中沒有觀察到性別作
⽤。在美國⼤型研究中,診斷為AD的女性比較不可能得到ACEI,但memantine的處⽅則
是⼀樣的。

4-5 小結 Outcomes

AD是⼀種⽣命期受限(life-limiting)的疾病。通常診斷後的5-15年後患者會死亡。需要更多數據來評估AD結果的性別差異。


5.帕⾦森⽒症 Parkinson’s Disease

5-1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帕⾦森⽒症(PD)是由產⽣多巴胺的腦細胞的漸進性喪失和運動與非運動性基底神經節
病變的退化所引起的。失去產⽣多巴胺功能的腦細胞會因為腦中多巴胺的⽔平降低⽽導致神經遞質的不平衡。 PD的流⾏病學和疾病表現在男性和女性中略有不同。在挪威進⾏的⼀項社區前瞻性研究中,與所有年齡組的女性相比,男性的PD發⽣率是女性的1.5倍。這項發現已經在兩項整合分析中得到了證實:整合分析顯⽰,調整年齡後的男性:女性發病率約為1.45:1。同樣,即使在不同族裔群體中,調整年齡後的男性患病率也⾼於女性。
此外,與男性相比,女性的發病年齡往往較晚,但在這⽅⾯需要更多的數據。⼀項以醫院為基礎的研究報告說,女性的平均發病年齡為53.4歲,男性為51.3歲。⼀項以社區為基礎的研究發現,男性的發病年齡66.6歲為,女性則為68.6歲。
養老院PD患者的死亡率⾼,且女性性別有增加趨勢。 PD患者的男性死亡率較⾼則與在⼀般⼈群中的發現⼀致。

5-2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與女性相比,男性PD的發病率和發病率略⾼⼀些,且女性的症狀較晚發作,引起了⼀個
問題,即雌激素對PD是否具保護作⽤。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有爭議的。導致PD中神經元死
亡的因⼦被認為是多因素的。內源雌激素是否是其中⼀個因⼦仍然是有爭議的。回顧性資料表明,停經期較早、⽣育期較短可能是PD的風險因⼦。
外源性雌激素是否具保護作⽤則是更加不確定的。在⼩型病例對照研究中,停經後雌激素的使⽤與較低機率的PD發展有關。除激素⽔平外,還有個假設是女性具有較⾼的基線多巴胺⽔平。雌激素還可能可以緩解PD患者認知衰退的發展。多數關於雌激素在PD中作⽤的研究都太⼩,無法充分地控制偏差。
已經有研究報導了⿊質中的基因表達差異。此外,也有單胺氧化酶活性差異的報導。單胺氧化酶會降解PD相關的神經遞質,多巴胺。

5-3 臨床 Clinical

PD患者常常由於步態偏癱、肩膀僵直或⼿臂疼痛的症狀被誤解,在患病的前幾個⽉沒有
被確診為PD。 PD有三個經典徵兆:僵硬、休息時震顫和運動遲緩。如果肌⾁被動地移
動,僵硬的⾝體就會像⿒輪運動⼀樣。運動遲緩是指⾃主運動的減少和動作緩慢。許多作者增加了受損的反射特徵,當被推時是否能維持站立。關於最突出的臨床症狀(僵硬/運動遲緩與震顫),許多醫師會將PD區分為震顫主導(tremor-dominant)表型、akineticrigid表型和equivalent表型。
在PD中,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出現震顫主導的PD表型,這似乎與PD嚴重性評分量表
(例如,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的惡化較慢有關。此
外,在疾病後5年的時間內,女性的UPDRS可能更好。另⼀⽅⾯,女性的運動障礙可能比男性更常⾒。然⽽,女性只是比男性更頻繁地報告運動障礙。⽬前對這種PD症狀的出
現,在多巴胺能檸檬酸(dopaminergic citrcuits)的⽣理惡化率或總體臨床運動評分的退
化率上並沒有已知的性別差異。
PD的神經精神病學表現在性別之間有所不同。有較多男性會經歷認知衰退,特別是在記
憶、視覺空間和執⾏功能、注意⼒以及語⾔功能⽅⾯。
PD女性患者通常報告較⼤的殘疾和較差的⽣活品質。女性比較不會⾏使暴⼒(⼝語或⾝
體),卻更有可能表現出憂鬱症狀。在療養院的PD女性也更有可能得到抗憂鬱藥物。
PD女性患者似乎更頻繁地報告頸部和背部疼痛,⽽男性則抱怨步態、⾔語和書寫問題。

5-4 醫療處置 Management

⼀般會對PD患者進⾏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另⼀種治療⽅案(⼿術)是深部腦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這種⽅法也被稱為“腦起搏器”(brain pacemaker)。
PD的治療⽅案顯⽰出基於性別的副作⽤差異。在PD中,女性更有可能發展出惡化的⽔
腫,但比較不會有嗜睡的狀況。
儘管男性可能表現出更嚴重的運動功能障礙,但女性會發展出更多左旋多巴(levodopa)誘發的運動障礙。與男性相比,女性對左旋多巴的反應更⼤,這種差異可能是由於左旋多巴在女性中的⽣物利⽤度較⾼。
女性在相同劑量的⾎清中左旋多巴⾎清濃度升是較⾼的。在長期左旋多巴治療中,輕度患者,特別是女性,每公⽄體重可能會獲得較多的左旋多巴劑量累積,這可能會造成劑量峰值(peak-of-dose)運動障礙。
關於外科⼿術(如蒼⽩球燒灼術pallidotomy、丘腦燒灼術thalamotomy和腦深層電刺激
deep brain stimulation)的系統⽂獻綜述顯⽰,PD女性患者比較不可能使⽤⼿術,仍未
發現原因,可能是患者不願冒⼿術風險、醫療可近性、延遲的症狀發作。
此外,PD女性患者的髖關節骨折風險較⾼,骨密度評分降低了7.3%。

5-5 小結 Outcomes

這種退化性疾病在診斷後的15-20年左右都需要護理照顧。
在腦深層電刺激中,有少量證據表明,女性可能比男性得到更好的益處。在⼿術⼲預之後,女性在情緒和社交⽣活中有更⼤的改善。女性對藥物治療(左旋多巴)的反應也比較⼤,且更常發⽣運動障礙。
然⽽,PD女性患者的功能障礙似乎更為頻繁,導致⽣活品質的下降。另⼀⽅⾯,男性似
乎在視覺空間取向上出現更嚴重的缺陷。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