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性別的多樣性─營造友善的就醫環境

作者:張詠翔 碩士 楊幸真 教授(高學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有一天在外科病房內,出現一個很man的女性,她的長相粗獷且身材高挑、骨架又寬,加上她要做的手術是將子宮跟卵巢摘除,於是引起很多護理師的好奇和討論。

甲護理師說:「這個人幹嘛要變性?!每次照顧她都覺得很尷尬。」

乙護理師說:「重點是到底要叫她先生、還是小姐啊?」

丙護理師說:「怎麼會有人故意把健康的子宮拿掉,這樣以後怎麼生育?」

一般人提到性別,通常只會想到「兩性」,生理上的男生與女生。為什麼呢?因為從小我們就生長在只看見兩性的社會,而且透過各種正式與非正式教育,傳達「男生要有男生樣,女生要有女生樣」的價值觀。事實上,除了生理性別之外,還包括社會性別、性別氣質、性傾向以及性別認同等等的各個面向。例如,我們逐漸了解生理性別,除了男和女之外,還有少數的人,具有兩性的生理特徵,稱之為陰陽人。傳統所認知的性別氣質,是男陽剛女陰柔,但隨著時代改變,不再只有男陽剛女陰柔的刻板印象,而性傾向可區分為三類或更多,如異性戀、同性戀和雙性戀等等。


更詳盡的內容,請見高醫醫訊第36卷第6期:認識性別的多樣性─營造友善的就醫環境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