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女嬰的世界大戰:全世界都在進行性別篩選墮胎
A Global War against Baby Girls: Sex-Selective Abortion Becomes a Worldwide Practice
Nicholas N. Eberstadt
在過去三十年中,世界上有了全新的性別歧視形式:性別篩選墮胎,透過產前可確定性別的技術實施手術墮胎,而受害者絕大多數是女性。這種做法影響了人口結構、扭曲了男女出生之間的平衡,使年輕一代的性別比例向男性非自然過度傾斜。迄今為止,全球數十個國家的人口統計學已經顯現出這種傾向,嚴重到以至於改變了全世界的整體出生時性別比例,導致每年數以百萬計新的「失踪女嬰」,性別篩選墮胎的規模相當於一場對抗女嬰的世界大戰。
很早以前就發現,世界上出生時的性別比例(sex ratio at birth, SRB)本來是一個恆常的數字,平均是105(每100個女嬰出生就會有105個男嬰出生),但1980年代開始,這個恆常比例開始有了區域性的改變。在中國,推行一胎化政策使得1982年出生時的性別比例上升到108.5,推測是因為父母隱匿了女嬰的存在,讓他們能擁有下一個男嬰的機會,2005年出生時的性別比例更高達120,且五歲以下的性別比例甚至更高,這種傾向在鄉村比城市明顯,然而非漢文化影響的區域,例如中國西部和北部邊境,出生時的性別比例仍保持正常(105或更低),漢人聚集的東南沿海區域則是最為嚴重。雖然有學者提出解釋說母親若為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生出男嬰的機率較高,但如此明顯的出生時性別比例差異應主要來自於父母利用產前確定性別的技術及實施流產的醫療院所介入的結果。
不只中國,其他東亞國家也開始出現這一趨勢,包括南韓、台灣、香港、新加坡華人、日本、甚至在漢文化影響較小的越南。因此這可能是三個因素所綜合的結果:(1) 該地區的人對於兒子的偏好 (2) 生育率低及少子化,因此對於性別抱有偏見的父母會在每一胎出生前做出選擇 (3) 醫療設施普及及技術進步(可負擔得起的墮胎費用和產前性別診斷),讓父母可決定其家庭的性別組成,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性別組成。雖然在這些國家的法律中,名義上都有提到性別篩選墮胎是非法的。
在南亞的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下,可從殺死女嬰、嫁妝謀殺、「娑提」儀式(丈夫死後妻子要殉葬)窺見一班,隨著生育率降低、各種技術的進步,印度似乎也加入了這對抗女嬰的世界大戰。印度北部的情形最為嚴重,而在其首都德里,目前七歲以下的性別比例約為115。跟上述的東亞國家一樣,性別篩選墮胎在印度是非法的。
研究了全球其他國家或社會,包含儒家文化、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基督教,結果也顯示相似的趨勢。這個全球人口比例失衡的結果,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新的社會秩序形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改變、重新定義女性的角色。有些地區已經開始產生「婚姻擠壓(marriage squeeze)」的情形,以中國為例,目前40歲的男人已婚比例為96%,但到2040年,已婚比例可能只剩23%。未婚的男性比已婚男性有更高的健康風險,在一些低收入國家,急遽增加的未婚男性年老時將會需要更多的政府照護支持。有些經濟學家提出女性的價值將會因為人數稀少而提升的假說,但這還是一個未知的結果,若女性權利尚未提升時,可能會促成更多的性交易、女性綁架、人口販賣事件,這已經在某些亞洲國家可見端倪。國家若沒有處理好年輕「剩男」人口增加的問題,可能會造成犯罪、暴力、社會氣氛緊張,進而使社會不安定。
然而,只有一個國家成功逆轉了失衡的性別比例使其回到正常,那就是南韓,專家們仍在研究這個結果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的,現有的證據指出,這股力量不是來自政府而是來自民間,並非有組織性而是自發性的頌揚及保護女兒的價值,這股良知的力量或許和過去全球奴隸交易被譴責有點相像,希望這場對抗女嬰的世界大戰也能同樣被阻止。性別篩選墮胎若無醫療機構及專業人員的幫助是無法發生的,因此我們在當中扮演了對話的中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