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性別醫學手冊:肥胖

Schenck-Gustafsson K, DeCola PR, Pfaff DW, Pisetsky DS (eds): Handbook of Clinical Gender Medicine. Basel, Karger, 2012, pp 283-290


代謝疾病

肥胖

Obesity

Sophia M. Rössnera.Stephan Rössnerb

aDepartment of Women’s and Children’s Health, 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 Solna and bObesity Unit, Department of Medicine, 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 Huddinge, Karolinska Institutet, Stockholm, Sweden

摘要

身體肥胖的分佈在男性和女性間不同,即使是正常體重的男女也如此。通常,隨著體重增加,男性會發展出內臟肥胖。但最近研究指出,女性中的內臟肥胖,以及適量上升的BMI型內臟肥胖,會伴隨著代謝問題,也可能造成被低估的問題。雖然,比起同樣體重的女性,男性因有較高的淨體重,而有較高的代謝率,但臨床應用上的減重計劃、藥物治療及減肥手術對兩性具有相似的長期減重成果。    Copyright ©2012 S. Karger AG, Basel

 

男女性不同的肥胖方式是在人類歷史中眾所皆知的。現代女性的肥胖症狀中,更常見經期不規則,且生育力下降,更常觀察到荷爾蒙併發症如多囊性卵巢綜合症(PCOS)。早在20世紀開始,就已觀察到男性與女性不同的肥胖分布和相關的健康風險。50年之後,Vague顯示男性與女性的肥胖可用量化的形式來表示,然而當時測量脂肪肌肉(adipomuscular)比的公式太過複雜。

在1980年代早期,便以腰圍(waist circumference, WC)和腰臂比(waist/hip ratio)等更容易估計肥胖分布的方法來量化肥胖。現今,則可使用電腦斷層(CT)和核磁共振(MRI)來量化肥胖。在Björntorp早期研究的觀察裡,女性內臟肥胖和引發壓力的生活型態更有關聯性。不正常肥胖的女性通常都有更高壓與不健康生活事件,例如:失業、離婚、社會問題、監獄服刑、抽菸和飲酒。之後的研究追蹤男女兩性12-13年,顯示隨著不正常肥胖的增加,男女兩性皆更易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然而,男性更易患有肥胖。很少的情況下,男性會出現女性肥胖的模式。通常他們和有典型女性肥胖分布的女性有同樣少的代謝風險。原則上,代謝共並病症和荷爾蒙共病症和肥胖分布有關,而非和性別有關。即使不正常肥胖的女性比男性有較低BMI水平,也會發展出通常男性會有的代謝風險。然而,女性肥胖典型的初始併發症會和心理社會層面的問題與機械性併發症較為相關。

身體組成

即使在正常體重下,兩性也有不同的身體組成。男性會比同體重的女性有較高的淨體重比率,有較少的脂肪組織重量。由於基礎代謝率(BMR)很大程度地反映肌肉組織的強度,因此男性較同樣體重的女性有較高的基礎代謝率。

 

超重與肥胖的地區盛行率差異

普遍來說,女性的總超重(overweight)與肥胖盛行率比男性還高,然而,其模式複雜且有許多例外。最顯著的不同是在歐洲地區,男性的總超重盛行率超過女性。非洲女性總超重盛行率總比男性高。在南亞與東部地中海地區,超重的性別分布情形和非洲類似,但差異較不顯著。在美洲,如阿根廷、智利、加拿大與美國,男性的超重盛行率超過女性。其餘國家則是女性的總超重盛行率超過男性,特別是加勒比海地區。

以上的概括是以總超重的標準BMI>25計算。然而,若只考慮到BMI>30的肥胖標準,歐洲女性肥胖率較男性高,而東南亞與東部地中海地區,女性的肥胖盛行率比男性高出兩倍。普遍來說,在美洲,BMI超過25的男性比女性較為常見,但BMI超過30的肥胖女性較為常見。體重和基因、社會行為、飲食、運動及其他生活形態的因素有關,相關共病症、審美價值與支持資源也會影響。這些地區兩性的肥胖趨勢都是往上攀升。營養不良的國家則較少肥胖人數,故兩性差異較不重要。

 

身體體重的長期趨勢

在過去幾十年間,由於肥胖的盛行率增加,肥胖已被描述為全球性的流行疾病,而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從1999年到之後的數據佐證,部分地區族群的肥胖呈現平穩的趨勢。擁有最高肥胖盛行數據的美國,其肥胖趨勢呈現穩定的狀態,而歐亞地區的肥胖盛行率則有上升的趨勢。然而,2011年之後的數據並沒有顯示全球肥胖盛行率下降的趨勢。

 

肥胖初級醫療的性別差異

一般而言,大部分國家的兩性肥胖盛行率相似,且隨時間呈平行增加。根據自陳式(self-reported)數據,瑞典拜訪初級健康保健院所的人之中,50%男性和40%女性有肥胖或超重問題,兩性肥胖率皆為10%;若使用測量數據,則盛行率增加,兩性肥胖率則皆為16-19%。當使用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規劃(NCEP)的不正常肥胖臨界標準時,會發現兩性不同的肥胖模式:在25到64歲的年齡組別,男性有16-32%盛行率,女性則是18-55%。

在不同的調查中,會使用不同的方式蒐集肥胖盛行率數據。在瑞典,會測量病人的體重、身高與腰圍。男性如預期地較重但較高,產生比女性高出許多的BMI。40歲之後,兩性體重隨時間發展呈現兩者平行的趨勢。然而,有一些性別差異值得注意:

─較多男性比女性超重,但較多女性BMI值大於35。

─以NCEP定義的不正常肥胖臨界值作為標準,44%女性與33%男性有肥胖問題。

─BMI小於30的受試者中,36%的男性與52%的女性有不正常肥胖。

─在瑞典基礎醫療保健中心尋求協助的受試者中,每十個女性就有一個有肥胖問題,其盛行率是男性的兩倍。

 

數據的解釋

以上的發現反映出較大的女性中央肥胖問題,但有可能此一研究上的腰圍參考值是不恰當的。科學上的腰圍臨界值的基礎是受到質疑的,因為腰圍臨界值是以BMI=30作為平均值得到的標準,而非從發病率與死亡率的相關研究,且BMI值非特定年齡、性別、種族相關。所以,「女性有較大肥胖盛行率」的發現可能由不恰當的臨界值所產生,而非女性有較差的代謝健康。這些數據顯示肥胖是每天醫療保健的臨床問題,且是其他疾病被低估的風險因子。

 

女性的肥胖共病症

膽囊疾病較常發生在女性身上,超重的存在會使女性膽囊疾病發生的風險增加。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亦是肥胖的共病症,它和上升的雄激素及高胰島素血症有關。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會導致不孕與月經失調。月經失調在肥胖的女性身上較常見,即使是那些沒有PCOS的肥胖女性。而體重減輕通常會使月經週期恢復正常。

懷孕時期體重的發展難以預測。例如:雖然典型的孕期體重平均增加為12-14公斤,體重增加的幅度會從毫無增加到增加超過30公斤。而懷孕早期的體重上升可以預期分娩時較高的總體重增加。通常,與正常體重的女性相比,肥胖女性在孕期不會增加更多體重。而一次懷孕期間體重增加的結果並無法預測下次懷孕體重的發展。在肥胖門診裡,74%的女性曾聲明懷孕促發她們的體重問題。

 

治療肥胖的性別差異

飲食、運動和行為療法是治療肥胖的基礎。在肥胖集體治療中,是否該兩性一起治療肥胖,或者分為男性與女性兩個組別,仍是懸而未決的問題。了解兩性對體重問題與減重策略所採取的不同方式、及背後的心理機制是重要的。

在減重藥劑的研究裡,即使試圖徵募男性,性別分布仍是女性顯著。雖然性別相關的數據不會在這類的研究裡顯示,整體的觀念仍是──藥物治療的反應不隨性別而不同的。然而,由於現今肥胖的藥物治療極少,有關藥物選擇、劑量與治療時間的性別差異較不被重視。

許多藥物,特別是精神科藥物,會導致體重戲劇性地增加。底下的機制難以闡述,但沒有數據顯示精神性藥物造成的體重增加存在性別差異。

SOS的研究顯示,近於70%的減肥手術接受者為女性,但手術後體重降低期間的臨床特徵則無性別差異。接受減肥手術的肥胖病人多為女性,反映出女性比男性會因為體重問題尋求協助,這也歸因於社會心理學性別層面的因素。

另外,減肥手術的成果並無性別差異。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