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醫療

Gender .Medicine

認識性別的多樣性─營造友善的就醫環境

作者:張詠翔 碩士 楊幸真 教授(高學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有一天在外科病房內,出現一個很man的女性,她的長相粗獷且身材高挑、骨架又寬,加上她要做的手術是將子宮跟卵巢摘除,於是引起很多護理師的好奇和討論。 甲護理師說:「這個人幹嘛要變性?!每次照顧她都覺得很尷尬。」 乙護理師說:「重點是到底要叫她 閱讀全文→

身心障礙者的健康與醫療照護

作者:邱大昕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身心障礙者由於身體損傷所引起的併發症,需要定期就醫的比例高於一般人。根據內政部2011 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各項需求評估調查報告」發現,身心障礙者需要定期就醫者約為68.77%,障礙等級越高定期就醫比例就越高。若以性別來區分,女性需要定期就 閱讀全文→

何以原住民平均餘命較短?淺談族群健康不平等的因素

作者: 劉千嘉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據內政部2014年簡易生命表的統計,臺灣地區人民的平均壽命為79.82歲,但原住民族則為71.6歲,與整體平均相差8.2歲,而相較於平地原住民鄉的73.8歲,山地原住民鄉約僅69.6歲。原鄉地帶往往是醫療資源相對缺乏的區域,圖1為臺灣醫療資源 閱讀全文→

新移民女性就醫的文化困境

作者:性別研究所 所長 林津如 副教授 高醫醫訊第36卷第6期 台灣是個多元族群組成的社會,大致上可分類為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外省人和新移民等五大族群。據內政部統計,2015年台灣的新移民女性人口約有五十萬人,包含東南亞與中國移民,與台灣人共同生出的子女約有二十萬人。所以,本文想和大家談談新移民 閱讀全文→

與新移民婦女溝通SO EASY-尊重多元、欣賞差異

作者:護理學院 楊詠梅 副教授 高醫醫訊第36卷第6期 自1990年開始,跨國婚姻的移民是台灣社會人口率增加的主因,依內政部戶政司2015年統計顯示,來自東南亞婚姻移民婦女人數至少十五萬八千人,其中以越南籍與印尼籍育齡婦女最為普遍,越南籍93251人(佔58.86﹪),其次為印尼籍28653人(佔1 閱讀全文→

更年期不是病,是黃金熟女的開始

作者:性別研究所 成令方 教授 高醫醫訊第36卷第6期 前言 50歲的中年婦女,都可能面臨停經停止的更年期問題。過去,「更年期」的婦女經常被標籤成「脾氣暴躁」惹不得的歐巴桑,或變得「憂鬱沮喪」造成家人擔心的老媽。更年期女人一直與負面形象連在一起,甚至婦產科醫學界還會建議婦女吃賀爾蒙補充的藥丸,認為更 閱讀全文→

周產期婦女健康議題—妊娠糖尿病

作者:護理學系 洪志秀 教授 高醫醫訊第36卷第6期 妊娠糖尿病是指婦女於懷孕期間發生或是首次診斷出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性不良情形,這是婦女在懷孕期間的內科併發症。它的診斷可以藉由兩階段的血糖檢測:第一階段,孕婦於懷孕24-28週,事前不需空腹,以口服50公克葡萄糖水,於一小時之後抽血,靜脈血糖值若大 閱讀全文→

為何有些人比較健康長壽?

作者:王盈婷(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有些人比較健康長壽?」,你會怎麼回答?我想很多人都會回答因為那些健康的人生活習慣好:他們吃得健康、定期運動、不抽煙、不酗酒。當社會上部份群體的人,因為生活習慣較好而比較健康,而其他群體的人因為生活習慣較差而較多病,社會上就會出現健康不 閱讀全文→

你是過動兒嗎?看你住在哪個國家而定

作者:曾凡慈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 這種「醫療作為社會控制」的取向如何看待過動症?這個「疾病」在美國,是直到1957年才形成「過動性衝動症」(hyperkinetic impulse disorder) 的特定診斷類別(但至今仍並完全穩定,而是持續變化),但事實上,從二十世紀之交,極度好動、注意力短 閱讀全文→

男子氣概的轉換:男性口腔癌的個案分析

作者:林東龍(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長久以來「男子氣概」成為受批判的概念,一方面,過去研究發現男子氣概與攻擊行為、性騷擾、藥物濫用,以及不利健康等負面行為有關;另一方面,則因父權體制中,男人被視為是唯一有權處理男、女兩性性別認同的群體,且任何不符男子氣概的定義就被視為偏差。同時,男 閱讀全文→